犀角杯上的蟠螭纹源于青铜器的传统纹饰,象征着传说中无角的龙,形态生动,张口卷尾,盘旋而屈。这种图案在春秋战国时期尤为盛行,常见于二方或四方的连续排列,不仅在犀角雕刻中有所体现,还被广泛应用于青铜器的装饰。事实上,早在古代,工匠们就创作出整器造型为犀牛形的尊,这表明古人对犀牛及其犀角...
2005年,明代犀角雕双螭海棠形杯以1140.56万元成交,刷新了当年中国文玩杂项的高价。2006年,清康熙船型犀角杯在纽约苏富比以203.2万美元拍出,成为当时的犀角雕世界纪录,其深沉的包浆、细腻的雕工使其在众多拍品中脱颖而出。然而,犀角贸易的合法性受到《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严格限制,犀...
清代乾隆皇帝对此杯十分厚爱,于公元1788年为此杯题诗:“犀角兴明代,精传无锡尤,已教创轮辂,未免费雕锼,命匠敦一朴,作杯斥巧浮,云龙述经义,杂说与韩侔。”说明此杯刻制的精妙,并作为“古玩甲等”收藏。再一件是犀角雕龙柄螭龙纹杯,制于清代中期,高11.5厘米,口径13.5×8.5厘米,撇口,上阔下窄,仿古觚形。作...
清代犀角雕刻技艺成熟,纹饰以花卉为主,常见如葵花、玉兰、荷花等,山水人物则构图疏朗,富有画意,蟠螭纹是常见的纹饰。仿古铜器的风气始于清代雍正,盛行于乾隆,宫廷审美影响具有强大的号召力,犀角雕在这个时期发展到了高峰。然而,由于犀角的稀有和珍贵,加上年代久远的侵蚀,流传下来的犀角雕刻品寥寥无...
清代犀角雕刻技艺比较成熟,其纹饰通常以花卉为主,葵花、玉兰、荷花等最常见,山水人物则往往构图疏朗,饶有画意,而颇具仿古风格的蟠螭纹也是常见的纹饰。犀角雕仿古铜器的风气始于清代雍正、盛行于乾隆。由于清中期时各地进贡的玉器非常多,精碾细琢,有繁缛的倾向,乾隆皇帝对此比较厌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