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释义:第一次击鼓振作了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枯竭了。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一往直前。比喻趁劲头足时,一举把事情办成。一鼓作气近义词:一气呵成、趁热打铁。一鼓作气反义词:一败如水、一败涂地、偃旗息鼓。
“一鼓作气”的典故源自春秋战国时期的长勺之战。战役背景:齐桓公派鲍叔牙率领大军攻打鲁国,鲁庄公和群臣惊慌失措。此时,隐居的曹刿主动提出为抵抗齐军出谋划策。战役过程:齐、鲁两军在长勺相遇,准备大战。齐军首先擂响战鼓向鲁军发动进攻,但曹刿认为时机未到,阻止了鲁庄公应战。齐军接连三次...
一鼓作气的历史典故如下:1、春秋时代,群雄争霸,战争不断。2、公元前684年的春天,强大的齐国出兵攻打弱小的鲁国。鲁庄公亲自带领军队前往长勺应战。3、到了长勺,双方摆开阵势,准备大战一场。4、齐军先声夺人,首先擂响战鼓向鲁军发动进攻。鲁庄公正谁备出兵迎战,谁知被主动请战、陪同而来的曹...
一鼓作气的典故:春秋时,齐国的军队违背了盟约,出兵攻打鲁国。鲁庄公和曹刿共乘一辆兵车,与齐国的军队交战于长勺。鲁庄公将击鼓准备进击,曹刿阻止说:「不可以。」等到齐军敲过了三通鼓后,曹刿才说:「可以击鼓进攻了!」鲁军战鼓一响,激起了士兵们高昂的士气,大家勇往直前,锐不可当,结果...
一鼓作气的历史典故如下:1、《左传·庄公十年》记载,齐军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曹刿请求见庄公,并询问为何要与齐军对峙。庄公说: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认为这是小恩小惠,不能施于百姓,因此他建议庄公与民同乐。庄公采纳了曹刿的建议,与齐军在长勺交战。齐军一鼓作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