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思广益成语的出处及典故

集思广益的出处及历史典故如下:成语典故 三国时,刘备死后,刘禅继位。丞相诸葛亮处理、决定蜀国的大小政事,成了蜀国政权的实际主持者。他在人们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威望,但他并不因此居功自傲,常常注意听取部下的意见。为了鼓励下属踊跃参与政事,诸葛亮特地写了一篇文告,号召文武百官、朝廷内外主动积极...
集思广益成语的出处及典故
集思广益的出处及历史典故如下:

成语典故
三国时,刘备死后,刘禅继位。丞相诸葛亮处理、决定蜀国的大小政事,成了蜀国政权的实际主持者。他在人们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威望,但他并不因此居功自傲,常常注意听取部下的意见。
为了鼓励下属踊跃参与政事,诸葛亮特地写了一篇文告,号召文武百官、朝廷内外主动积极地发表政见,反复争议。这篇文告就是《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
他在文中写道:“丞相府里让大家都来参与议论国家大事,是为了集中众人的智慧和意见,广泛地听取各方面有益的建议,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成语拼音
jí sī guǎng yì。
成语解释
集:集中;思:思想;广:扩大;益:好处。集中群众的意见和智慧;取得更好的效果。也指集中众人的思想和智慧;广泛吸收好的意见。
成语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

集思广益的例句
1、争强与好胜之心在思想的碰撞中可以激活智慧而集思广益,但也是偏见向真理低头的死敌。
2、我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从而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我不会坐等别人为我做这些。
3、没有耐心则听不到真言。容言不是是非不辨,良莠不分,容言要有智慧,分得清哪是良言哪是谄言;还要有气量,听得进甜言蜜语,也容得下直言不讳,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容言,才能广开言路,集思广益。

4、小组成员密集开了几次会议,大家集思广益,终于做出了让老板满意的企划案。
5、光凭一人之力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所以要集思广益,团结合作。
2023-10-29
球球词典 阅读 36 次 更新于 2025-09-11 01:17:4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成语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集思广益的例句 1、争强与好胜之心在思想的碰撞中可以激活智慧而集思广益,但也是偏见向真理低头的死敌。2、我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从而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我不会坐等别人为我做这些。3、没有耐心则听...

  • 成语“集思广益”出自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以下是关于该成语的典故:典故背景:三国时期,刘备去世后,刘禅继位为蜀汉后主。由于刘禅年幼,丞相诸葛亮成为了蜀国政权的实际掌握者。尽管诸葛亮威望极高,功勋卓越,但他从不骄傲自满,而是经常听取下级的意见,以改进工作。典故内容:丞相府中有一位名叫杨颙的...

  •  唔哩头条 集思广益的下一句

    集:集中;思:思考,意见;广:扩大。出自——三国·蜀·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原文: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译文:丞相府让大家都来参与议论国家大事,是为了集中众人的智慧和意见,广泛地听取各方面有益的建议。

  •  文暄生活科普 集思广益是什么意思 广泛吸收好的意见

    该成语出自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原文为“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意指参与政事的人应当集中众人的智慧和忠心,以增益政事的效能。三、用法与语境 集思广益通常用作褒义,常用于形容领导者或团队在决策时善于听取并整合众人的意见,不固执己见。它可以用作谓语、定语或...

  • 【出处】这则成语出自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成语故事】三国时,刘备死后,刘禅继位。丞相诸葛亮处理、决定蜀国的大小政事,成了蜀国政权的实际主持者。他在人们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威望,但他并不因此居功自傲,常常注意听取部下的意见。杨是当时丞相府里负责...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