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

“东山再起”这个典故来源于史书《晋书·谢安传》。公元383年8月,苻坚率领87万大军从长安出发,向南的大路上尘土飞扬,队伍绵延千里。一个月后,苻坚的主力到达项城(今河南沈丘南),益州水军沿江东下,黄河北边的人马抵达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从东到西一万多里长的战线上,前秦水陆两路进军,直逼江南...
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
“东山再起”这个典故来源于史书《晋书·谢安传》。公元383年8月,苻坚率领87万大军从长安出发,向南的大路上尘土飞扬,队伍绵延千里。一个月后,苻坚的主力到达项城(今河南沈丘南),益州水军沿江东下,黄河北边的人马抵达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从东到西一万多里长的战线上,前秦水陆两路进军,直逼江南。

消息传至建康,晋孝武帝及京城文武官员心急如焚。江南百姓不愿让土地落入前秦之手,期望宰相谢安能出谋划策。谢安,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士族出身,年轻时与王羲之是好友,常在会稽东山游赏山水,吟诗谈文。他享有当时士大夫阶层的盛誉,被认为有才干。然而,他宁愿隐居东山,不愿入仕。有人推荐他为官,他仅上任一个多月便辞官。当时士大夫间流传一句:“谢安不出来做官,百姓该怎么办?”四十多岁时,他再度出仕。

因为谢安长期隐居东山,后人将他重新出仕称为“东山再起”。这一典故不仅描绘了谢安的隐逸与归隐,也反映了士大夫阶层对于人才的珍视与期待。在动荡的时局中,谢安的复出被视为士林的一股强心剂,象征着才士的再次涌现,对国家和民族的复兴有着深刻的意义。2024-11-02
球球词典 阅读 37 次 更新于 2025-09-10 23:45:5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翡希信息咨询 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什么?

    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晋书·谢安传》。具体来说:来源:该成语源于中国东晋时期,与著名文人谢安紧密相关。故事背景:谢安是东晋时期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年轻时因朝廷纷争和个人理想选择隐居,并多次拒绝朝廷征召。后来,东晋面临前秦威胁,局势危急,谢安被重新召回朝廷,担任要职,并凭借出色智慧...

  •  翡希信息咨询 “东山再起”由什么典故而来?

    “东山再起”的典故来源于《晋书?谢安传》,具体是指东晋名士谢安重新出山做官的故事。以下是该典故的详细解释:谢安的早年经历:谢安是东晋时期的名士,出身士族,年轻时在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他与王羲之是好友,经常一起游览山水,吟诗谈文。尽管他很有才干,但宁愿隐居在会稽东山,不愿做官。隐居东山...

  •  武汉誉祥科技 “东山再起”由什么典故而来?

    东山再起出自《晋书谢安传》,讲的是东晋名士谢安重新出山做官的故事。后来用以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东山再起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出处】《晋书谢安传》:谢安少年既有名声,屡次征辟皆不就,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

  • “东山再起”的出处是《晋书·谢安传》。它来自于东晋时期谢安的历史典故。具体典故如下:- 谢安是东晋时期的名士,出身士族,年轻时喜欢读书习艺,才气隽秀。他不愿做官,而是在上虞的东山筑庐蛰居,过着闲适的隐居生活。- 当时,国势衰微,亟须良将谋臣匡扶。在好友王坦之的面请下,谢安悚忧而起,应召...

  •  潴仔靤 “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

    东山再起的典故出处是《晋书·谢安传》。指的是东晋的谢安重新出山做官的故事。因为谢安久居东山(当然不是海南的东山岭),所以称为“东山再起”。谢安东山再起 公元383年八月,苻坚亲自带领八十七万大军从长安出发。向南的大路上,烟尘滚 滚,步兵、骑兵,再加上车辆、马匹、辎重,队伍浩浩荡荡,差不多...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