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再起出自什么典故

“东山再起”出自《晋书•谢安传》,讲的是东晋名士谢安重新出山做官的故事。后来用以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东山再起”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出处】《晋书•谢安传》:“谢安少年既有名声,屡次征辟皆不就,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
东山再起出自什么典故
“东山再起”出自《晋书•谢安传》,讲的是东晋名士谢安重新出山做官的故事。后来用以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
“东山再起”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
【出处】
《晋书•谢安传》:“谢安少年既有名声,屡次征辟皆不就,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典故】
谢安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年轻的时候,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有才干的人。但是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不愿做官。有人推举他做官,他上任一个多月,就不想干了。当时在士大夫中间流传着一句话:“谢安不出来做官,叫百姓怎么办?”
公元383年8月,前秦符坚率百万大军南下伐晋。此时的皇帝想起了谢安,决定重新启用他,就派员到东山,封他为征讨大都督。救国要紧,谢安没有推托,他回到朝廷调兵遣将,上下整顿,赏罚分明,官兵一心,要与符坚决一死战。
不多久,符坚的人马打到了淮河、淝水,只要一过江,东晋难保,谢安心中有数,凭东晋的八万官兵跟符坚硬拼尤如鸡蛋碰石头,他坐阵东山,临危不乱,精心排兵布阵,并把自己的侄儿谢玄也派到前线去打仗。他侄儿临走前想探听这个仗怎么个打法,谢安只说了一句话“朝廷自有安排”。谢玄心里没底,第二天又派人来听口风,谢安呢,就拖来人下棋,一直下到天黑,打仗的事一字未提,到了当天半夜时分,才掏出将帅名单,摆出了他的“八卦阵”。
淝水那里战事拉开,谢安仍稳坐东山跟人下棋,敌人果真中计,大败而逃。喜报传来,谢安接过一看,二话没说,还下他的棋。客人等不及了,都围过来听消息才知道前方打了胜仗,谢玄立了大功,在场的人无不佩服谢安沉得住气,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淝水之战”。淝水一仗,救了东晋,谢安被封为三公之上。因为他东山闲居以后,又出来做了一番大事业,后来人们把他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称为“东山再起”。2023-12-23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17:07:4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东山再起”出自《晋书•谢安传》,讲的是东晋名士谢安重新出山做官的故事。后来用以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东山再起”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出处】《晋书•谢安传》:“谢安少年既有名声,屡次征辟皆不就,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

  • “东山再起”这个典故源于《晋书·谢安传》,指的是东晋宰相谢安在国家危难之际重新出仕,并最终以卓越的才能和战略指导了淝水之战,成功抵御外敌,使东晋转危为安的故事。具体来说:典故背景:东晋时期,前秦苻坚率领大军压境,晋朝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此时,人们期待有能力的领袖来挽救国家。谢安经历:谢...

  •  蓝韵文化传媒 关于东山再起的出处是什么它来自于哪一个历史典故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带来了一篇关于东山再起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出处】《晋书·谢安传》。【释义】再起:再次出来做官。比喻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恢复力量或重新得势。【历史典故】谢安是东晋时期陈郡阳夏人,出身士族,年轻时就注意修身养性,喜欢读书习艺,才气隽秀,跟王羲之是好...

  •  文暄生活科普 “东山再起”这个典故讲的是哪个人物?

    "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史书《晋书·谢安传》,讲述的正是谢安辞官后重新出山做官的故事。谢安,字安石,东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年轻时即展现出卓越的才能与远见,深受当时名士们的推崇。然而,谢安性格沉稳,深谙官场险恶,深知官场斗争激烈,为了避开政治纷争,他选择辞官归隐,隐居东山,远离尘嚣。

  • “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晋书·谢安传》。这个成语的故事与东晋时期的政治家谢安紧密相关。谢安年轻时曾做过官,但后来辞去官职,在会稽的东山隐居。他过着闲适的生活,多次婉拒朝廷的征召。然而,在谢安四十多岁的时候,由于家族和国家的需要,他决定重新出山做官。这一举动被称为“东山再起”。谢安...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