枵腹是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三年》的典故。公元前533年,鲁国昭公在位时,因封建制度腐败,出现了许多腹背受敌的现象。这时,有一位名叫枵腹的人,在家中饿得无法忍受,便自己割肉煮食来解决饥饿问题。这个故事用来形容社会动荡时,人们生活艰难,甚至出现吃人肉的现象,表达了人民苦难的程度和社会的混乱...
”(囷,qun,古代一种圆形的谷仓) 典故出处 清·李宝嘉《洗在狱》楔子:“到了这个分上,要想他们毁家纾难,枵腹从公,恐怕走遍天涯,如此好人,也找不出一个。” 近义词 废寝忘食、鞠躬尽瘁 反义词 穷奢极侈、得过且过 英文翻译 attend to the office on an empty stomach 成...
【典故出处】:清 李宝嘉《活地狱》:「要想他们毁家纾难,枵腹从公,恐怕走遍天涯,如此好人,也找不出一个。」 【成语意思】:饿著肚子办公事。形容一心为公;勤奋工作。枵:空虚;从公:从事公务。 【成语注音】:ㄒㄧㄠ ㄈㄨˋ ㄘㄨㄙˊ ㄍㄨㄙ 【通用拼音】:xiāo fu cong gōng ...
编号 1435 成语 枵腹从公 注音 ㄒㄧㄠ ㄈㄨˋ ㄘㄨㄥˊ ㄍㄨㄥ 汉语拼音 xiāo fù cóng gōng 释义 枵腹,空着肚子。 「枵腹从公」指饿著肚子办理公务,形容不顾己身,勤于公事。 ※语或出《活地狱.楔子》。 典源 ※《活地狱.楔子》我不敢说天下没有好官,我敢断定天下没有...
典故说明:此成语源自“大公无私”。管子,字仲,春秋齐国颍上人,为法家始祖。《管子·形势解》中提到,风、雨对人都是一视同仁,不会因为贵贱美恶,而有大小强弱的分别,所以说风雨没有固定的方向或特定的喜好,因此是“至公无私”的。后来“大公无私”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秉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