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意忘形”一词,出自《晋书·阮籍传》。意指因高兴而物我两忘,后形容高兴得失去常态,忘乎所以。阮籍,魏晋时期著名诗人,从小失去父亲,家境贫寒,勤奋好学。他有政治抱负,但对司马氏集团不满,采取明哲保身,或读书山水,或醉酒不醒,或闭口不言。魏晋动荡,名士少有全者,阮籍经历更迭全身而退...
“得意忘形”成语源自《晋书·阮籍传》,意指因喜悦而忘却自我,形容高兴得失去常态。阮籍是魏晋时期著名诗人,后成为隐士,对司马氏集团不满,采取明哲保身策略,纵情山水、酣醉不醒或缄口不言。阮籍能全身而退,令名不坠,在动荡不安的魏晋时期,名士少有能全身而退的。此成语警示,得意时不能忘形,...
“得意忘形”的含义:该典故中的“得意忘形”并非贬义词,而是形容阮籍在得意时的一种超然物外、忘却自我和世俗束缚的状态。后来,这个成语逐渐演变为形容人因高兴或得意而失去常态的样子,但保留了原典故中超越世俗束缚的意味。
综上所述,“得意忘形”这个成语源于阮籍的行为表现,形容人在高兴或得意时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忘记了自己的身体和外界的束缚。
用得意忘形造句:一、得意忘形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得意忘人、得意忘心,忘了世界上还有别人的存在,忘了做人要有良心。二、自信不是孤芳自赏,也不是夜郎自大,更不是得意忘形,毫无根据的自以为是和盲目乐观;而是激励自己奋发进取的一种心理素质,是以高昂的斗志、充沛的干劲、迎接生活挑战的一种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