恃才傲物典故

往往被用来形容那些过于自负其才、傲慢无礼的人,贬义色彩更为明显。萧子显的故事,不仅记录了他的才情与傲骨,也见证了帝王对他的独特看法,以及这个成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双重解读。如今,当我们提及“恃才傲物”时,或许会想起那位曾在南朝梁留下深刻印记的学者,以及他留给后人的警示和启示。
恃才傲物典故
南朝梁时期,有一位名叫萧子显的学者,他身兼国子祭酒、侍中及吏部尚书等要职。萧子显才学出众,自视甚高,对于大多数人都不太放在眼里,与人交往时往往仅以扇子轻轻一挥,表达他的不屑。然而,尽管他的态度傲慢,皇帝梁简文帝却对他极为尊重,视他为国家的瑰宝。

在萧子显四十九岁那年,不幸因病去世。简文帝对他的评价极高,为他的离世深感悲痛,亲自下诏书表示哀悼。在为他选择谥号时,简文帝以“恃才傲物”来概括他的特点,这在当时更多地带有赞赏他才智超群的一面。然而,这个成语后来流传开来时,往往被用来形容那些过于自负其才、傲慢无礼的人,贬义色彩更为明显。

萧子显的故事,不仅记录了他的才情与傲骨,也见证了帝王对他的独特看法,以及这个成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双重解读。如今,当我们提及“恃才傲物”时,或许会想起那位曾在南朝梁留下深刻印记的学者,以及他留给后人的警示和启示。2024-07-30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2 10:48:5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娱乐内容生产者嗨皮皮 恃才傲物的典故

    “恃才傲物”的典故是梁简文帝对萧子显的评价,尚带有褒奖之意,偏重在其才学之高。1、萧子显是南朝梁人,历官国子祭酒、侍中,迁吏部尚书。他学问很好,然颇自负才气,很少有他看得上的人。平常见各级的官员,从不答言,只举扇一挥而已。2、可皇上非常敬重他。四十九岁那年,不幸染病身亡,简...

  • 在萧子显四十九岁那年,不幸因病去世。简文帝对他的评价极高,为他的离世深感悲痛,亲自下诏书表示哀悼。在为他选择谥号时,简文帝以“恃才傲物”来概括他的特点,这在当时更多地带有赞赏他才智超群的一面。然而,这个成语后来流传开来时,往往被用来形容那些过于自负其才、傲慢无礼的人,贬义色彩更为...

  •  气象天使丶945 恃才傲物的成语典故

    【成语故事】南朝时期,齐武帝的侄子萧子显从小聪慧过人,文思敏捷。在任梁国国子博士时,把梁武帝写的《经义》作太学的教材授课。他写成《后汉书》100卷,《齐史》60卷。他深得梁武帝的`信任。梁武帝认为他恃才傲物,在他死后赐他谥号“骄”。【出处】恃才傲物,宜谥曰骄。《南史·萧子显传》【解...

  •  手机用户61982 萧颖士恃才傲物的恃才傲物成语的形成

    恃才傲物的典故出现在南北朝时期简文帝对萧子显的评价:萧子显是南朝梁人,历官国子祭酒、侍中,迁吏部尚书。他学问很好,然颇自负才气,很少有他看得上的人。平常见各级的官员,从不答言,只举扇一挥而已。可皇上非常敬重他。四十九岁那年,不幸染病身亡,简文帝对他评价甚高,下令为他举哀。将要...

  •  翡希信息咨询 恃才傲物与恃才放旷有何区别

    2. 出处与典故: 恃才傲物:出自《南史·萧子显传》,最初带有褒扬的意味,后来演变为贬义,专门用来形容那些因才学高而态度傲慢的人。 恃才放旷:源自《三国演义》,描述了杨修因聪明才智而举止不羁,行事轻率,最终招致祸患。3. 用法与侧重点: 恃才傲物:常用于形容人因才学高而态度傲慢,侧重于...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