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恃才傲物”的典故是梁简文帝对萧子显的评价,尚带有褒奖之意,偏重在其才学之高。1、萧子显是南朝梁人,历官国子祭酒、侍中,迁吏部尚书。他学问很好,然颇自负才气,很少有他看得上的人。平常见各级的官员,从不答言,只举扇一挥而已。2、可皇上非常敬重他。四十九岁那年,不幸染病身亡,简...
2. 出处与典故: 恃才傲物:出自《南史·萧子显传》,最初带有褒扬的意味,后来演变为贬义,专门用来形容那些因才学高而态度傲慢的人。 恃才放旷:源自《三国演义》,描述了杨修因聪明才智而举止不羁,行事轻率,最终招致祸患。3. 用法与侧重点: 恃才傲物:常用于形容人因才学高而态度傲慢,侧重于...
在萧子显四十九岁那年,不幸因病去世。简文帝对他的评价极高,为他的离世深感悲痛,亲自下诏书表示哀悼。在为他选择谥号时,简文帝以“恃才傲物”来概括他的特点,这在当时更多地带有赞赏他才智超群的一面。然而,这个成语后来流传开来时,往往被用来形容那些过于自负其才、傲慢无礼的人,贬义色彩更为...
在出处上,"恃才傲物"出自《南史·萧子显传》,形容萧子显因才学高傲;而"恃才放旷"则源自《三国演义》,描述了杨修因聪明才智而举止不羁。"恃才傲物"最初带有褒扬的意味,后来演变为贬义,侧重于傲慢;"恃才放旷"则更强调自傲和行为上的不拘小节。从用法和典故来看,"恃才傲物"常用于形容人因...
01、就算你有才干,也不能这样狂妄自大、恃才傲物。02、像他这种恃才傲物的人,难有人知,注定会失败的。03、一个真正有学养的人会懂得谦逊,绝不会恃才傲物。04、这些话对恃才傲物的他是没有用的,他绝对听不进去。05、他一向恃才傲物,看不起任何人,大家都非常讨厌他。06、他的能力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