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中著名典故有哪些

一、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易解】《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 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弟子规》中的“弟子”所指的就是学生,也就是父母的子弟;再广泛来讲,“弟子”可...
《弟子规》中著名典故有哪些
一、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易解】《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 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弟子规》中的“弟子”所指的就是学生,也就是父母的子弟;再广泛来讲,“弟子”可以说是每一个人。人“活到老,学到老”,可 以说一辈子都在学习。既然都在学习,理所当然就是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圣贤人的学生。“规”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尽的道理,做人应尽的规范。我们从这 三个字,就可以了解这本书的用意就是: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

【故事】孔子讲学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相传,他最早创办私塾,招收学生。孔子有三千学生,著名的有七十二人。孔子教学生,以儒家典籍《诗》、《书》、 《礼》、《易》等为教材;以文、行、忠、信(即历代的文献、社会经验、对待别人要忠、与人交往要信)四项为课目,开设了六门课程,分别是:礼仪、音乐、射 箭、驾车、书法和数学这六艺。教学的次第是: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培养了许许多多人才。作为我国历史上最早创办私学的教育家,孔子留下许多宝贵的教学 经验,对今天的教育者来说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其中“礼”也叫“礼法”或“礼制”。礼在古代主要有五种,即吉礼(祭祀天地人)、凶礼(丧葬)、宾礼(诸侯朝见天子)、军礼(军中的礼节)、嘉礼(婚 礼、冠礼),其中含有一些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因素。我国素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称号,从一个国家到一个家庭,上上下下都特别注重礼节。在举行各种礼仪的时 候,一般都要演奏音乐,这些音乐都是与各种礼仪相配的。礼乐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上层建筑之一,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017-07-31
球球词典 阅读 29 次 更新于 2025-09-11 18:36:1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典故篇 01 孟母三迁 02 孟母断机 03 五子登科 04 祖莹学诗 05 黄香温席 06 孔融让梨 07 孔子相师 08 赵普夜读 09 孙敬悬发 10 苏秦刺股 11 车胤囊萤 12 孙庸映雪 13 买巨负薪 14 李密挂角 15 苏洵发愤 16 梁灏夺魁 17 李泌赋棋 18 文姬辨琴 19 韦贤教子 20 道韫柳絮 21 刘宴正字...

  • 【故事】孔子讲学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相传,他最早创办私塾,招收学生。孔子有三千学生,著名的有七十二人。孔子教学生,以儒家典籍《诗》、《书》、 《礼》、《易》等为教材;以文、行、忠、信(即历代的文献、社会经验、对待别人要忠、与人交往要信)四项为课目,开设了六门课程...

  • 《咬指心痛》《陆绩怀橘》《卧冰求鲤》都是二十四孝图的故事。第一个是曾子的。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

  • 武汉誉祥生活 不问自取视为贼也谁说的

    《弟子规》原文:在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著的《弟子规》中,有“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的表述。这句话明确指出了使用他人物品时应遵循的原则,即必须事先征得对方的同意,否则便被视为偷窃。民间引申:基于《弟子规》中的这一原则,民间逐渐形成了“不问自取视为贼也”的说法,用以...

  •  宸辰游艺策划 人借物有勿悭是什么意思

    别人向你借东西时,如果自己有就应该答应,不要吝啬。出自:中国经典文化精品《弟子规》。典故:宋濂是我国明初的一代文学家,一生著作很多,曾担任太子的老师。宋濂的父亲是个读书人,家里有许多藏书。宋濂小时候就很爱读书,他下定决心,要把家里的藏书全部读完。他说到做到,坚持每天看一本书,从不...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