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的典故

由“警戒”引申为“告诉”、“预告”。由“告诉”引申为“晓谕”、“命令”。由“警戒”又引申为“戒除”、“禁戒”。由“戒除”引申为“斋戒”。由“
戒的典故
甲骨文的“戒”字中间是一把长戈,左右两侧是两只手,合起来像两只手紧握长戈,以防来敌。金文和小篆把两只手移到“戈”下。《说文》曰:“戒,警也。从人,持戈,以戒不虞。”“戒”的本义是“防备”、戒备。由“戒备”引申为“警戒”。这个意义后作“诫”。由“警戒”引申为“告诉”、“预告”。由“告诉”引申为“晓谕”、“命令”。由“警戒”又引申为“戒除”、“禁戒”。由“戒除”引申为“斋戒”。由“戒除”又引申指“佛教的戒律”。由“戒备”又引申为“准备”、“具备”。因“防备”含有“谨慎从事”意,所以又引申为“谨慎”。现借指“戒指”。(据四川辞书出版社王朝忠《汉字形义演释字典》)在佛教中,“戒 ”为梵语s/i^la,巴利语为si^la。音译尸罗。意指行为、习惯、性格、道德、虔敬。为三学之一,六波罗蜜之一,十波罗蜜之一。广义而言,凡善恶习惯皆可称之为戒,如好习惯称善戒(又作善律仪),坏习惯称恶戒(又作恶律仪),然一般限指净戒(具有清净意义之戒)、善戒,特指为出家及在家信徒制定之戒规,有防非止恶之功用。据菩提资粮论卷一所载,尸罗共有习近、本性、清凉、安稳、安静、寂灭、端严、净洁、头首、赞叹等十义。其中,自‘清凉’以下为净戒之再转释。戒为实践佛道之基础,故与定学、慧学共称三学。又为五分法身之一,称戒身、戒品、戒蕴(身、品、蕴三者系表示复数)。同时,大乘佛教举之为六波罗蜜、十波罗蜜之一,而称为戒波罗蜜(又作持戒波罗蜜)。戒,原系佛陀住世时,举外道所作之非行来教诫佛教徒者。适用于出家、在家二众,并非如律之随犯随制,故于犯戒时不伴以处罚之规定,而是由自发之努力为其特征。据此,则戒与律本应有所区分,但后人往往将此二者混用。一般谓戒为三藏中之律藏所说者,以戒为律之一部分,而以律为诠说戒之典籍。

2016-05-12
球球词典 阅读 24 次 更新于 2025-07-29 16:05:3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甲骨文的“戒”字中间是一把长戈,左右两侧是两只手,合起来像两只手紧握长戈,以防来敌。金文和小篆把两只手移到“戈”下。《说文》曰:“戒,警也。从人,持戈,以戒不虞。”“戒”的本义是“防备”、戒备。由“戒备”引申为“警戒”。这个意义后作“诫”。由“警戒”引申为“告诉”、“预...

  •  誉祥祥知识 戒指的典故有什么说法吗

    戒指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确实有着丰富的典故和说法。以下是关于戒指典故的几种主要说法:抢婚习俗的演变:历史背景:在人类早期社会,抢婚习俗曾一度盛行。寓意变化:男子抢来心仪的女性并用戒指套牢,以防止她逃跑。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套牢行为演变成如今婚礼上恋人间相互交换戒指的习俗,象征对彼此...

  •  武汉誉祥科技 戒指的典故有什么说法吗

    有一种传说是,在人类最初的时候,男子若是喜欢某位女性就把她给抢来并把她给套牢,防止她跑了。经过了很多年的变化,这种所谓的套牢变成了如今的戒指,恋人们在结婚时会相互交换戒指,以表明对彼此的忠诚。男性给女性戴戒指就是在向所有的人宣告这个人从此就是自己的了。还有一种传说是戒指是圆环的...

  •  363025muCVf6c 钻石订婚戒的起源是什么时候?

    钻戒第一次作为定情信物的典故,发生在 1477年,奥地利的马克西米连为了得到法国的玛丽公主的爱,因为玛丽太漂亮,追求的人很多,都没有得到她的爱,马克西米连为此召集了很多谋士出谋划策,最后有人提议,钻戒象征坚贞永恒的爱情,在公主的手指上戴上钻戒便可以得到她的爱。后来,马克西米连用了此办法,并...

  •  Lucky池御88 引以为戒什么意思

    引以为戒的典故 戒:警戒。以过去的教训作为警戒,避免重犯。《官场现形记》一八回:“无奈他太无能耐,不是办的不好,就是闹了乱子回来。所以近来七八年,历任巡抚都引以为戒,不敢委他事情。”刘绍棠《村妇》二:“我的前车之鉴,你应引以为戒。”诗句及释义 1,遭一蹶者得一便,经一事者...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