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二十一的典故

1. 在战国时期,苏秦提倡联合其他国家共同抵抗秦国,而张仪则主张与秦国结盟。苏秦曾前往齐国的首都临淄,拜见齐宣王,并劝说他采取抗秦策略。2. 当齐宣王表达齐国兵力不足的担忧时,苏秦提出了一个算法:临淄有七万户居民,假设每户出三个男子服役,那么总计就有三七二十一万名士兵。他认为,仅凭临淄...
三七二十一的典故
1. 在战国时期,苏秦提倡联合其他国家共同抵抗秦国,而张仪则主张与秦国结盟。苏秦曾前往齐国的首都临淄,拜见齐宣王,并劝说他采取抗秦策略。
2. 当齐宣王表达齐国兵力不足的担忧时,苏秦提出了一个算法:临淄有七万户居民,假设每户出三个男子服役,那么总计就有三七二十一万名士兵。他认为,仅凭临淄一城的兵力,就足以对抗秦国,无需额外征兵。
3. 苏秦的这种算法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实际上,不可能每个家庭都能提供三个男子参军。而且,即使是健康的男子,也不一定都能从军,因为他们中可能包括老人、儿童、病人和残疾人。
4. 后来,“不管三七二十一”这个表达被人们用作带有讽刺意味的贬义词。它的含义进一步扩展,变成了不问原因、不辨是非、不考虑后果地蛮干的行为的同义词,在社会生活中经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冲动、不明事理的人。2024-04-18
球球词典 阅读 48 次 更新于 2025-07-25 21:07:1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在战国时期,苏秦提倡联合其他国家共同抵抗秦国,而张仪则主张与秦国结盟。苏秦曾前往齐国的首都临淄,拜见齐宣王,并劝说他采取抗秦策略。2. 当齐宣王表达齐国兵力不足的担忧时,苏秦提出了一个算法:临淄有七万户居民,假设每户出三个男子服役,那么总计就有三七二十一万名士兵。他认为,仅凭临淄...

  •  唔哩生活 不管三七二十一的由来

    1. 这个典故发生在战国时期,纵横家苏秦为了推动“合纵”计划,来到齐国游说齐宣王。2. 苏秦向齐宣王说明齐国的强大,提到临淄城中有七万户人家,每户有三名男子,从而得出“三七二十一”的结论,说明齐国征兵的潜力巨大。3. 齐宣王接受了苏秦的观点,同意参与“合纵”联盟,共同对抗秦国。

  •  快乐生活 为什么俗话说‘三七二十一’,而不说其他的乘法口诀做熟语呢?

    5. 成语典故中,李元财主因为长工饭量太大,改为每天三顿稀饭,但长工依然无力干活。财主生气地抱怨长工吃得多却干得少,而长工则以夸张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无奈。这个故事逐渐演变成了“不管三七二十一”的俗语。6. “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变化,开始用来形容不分是非、不问情由的...

  •  谷艾文艺苑 为什么说“不管三七二十一”?

    历史典故:战国时,苏秦游说齐宣王,提到每户出三个兵力,临淄七万户即可组成三七二十一万雄兵,虽然这是纸上谈兵,但这一说法流传下来,与“不管三七二十一”这一表达相融合,寓意不顾实际条件,一味追求目标。文化寓意:贬义:原意中带有不顾背景、前提,不认清形势,不顾条件与可能,一味蛮干的意思,常...

  •  谷艾文艺苑 为什么说“不管三七二十一”

    战国苏秦的典故:战国时期,苏秦游说齐宣王时,以临淄七万户,每户出三个兵力,计算出三七二十一万雄兵,以此鼓励齐国抗秦。尽管这一算法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实现,但“三七二十一”因此成为了一种象征性的说法,表示不顾实际情况,一味追求数量或规模的态度。语言发展的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三七二十一...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