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二十一的典故

1. 在战国时期,苏秦提倡联合其他国家共同抵抗秦国,而张仪则主张与秦国结盟。苏秦曾前往齐国的首都临淄,拜见齐宣王,并劝说他采取抗秦策略。2. 当齐宣王表达齐国兵力不足的担忧时,苏秦提出了一个算法:临淄有七万户居民,假设每户出三个男子服役,那么总计就有三七二十一万名士兵。他认为,仅凭临淄...
三七二十一的典故
1. 在战国时期,苏秦提倡联合其他国家共同抵抗秦国,而张仪则主张与秦国结盟。苏秦曾前往齐国的首都临淄,拜见齐宣王,并劝说他采取抗秦策略。
2. 当齐宣王表达齐国兵力不足的担忧时,苏秦提出了一个算法:临淄有七万户居民,假设每户出三个男子服役,那么总计就有三七二十一万名士兵。他认为,仅凭临淄一城的兵力,就足以对抗秦国,无需额外征兵。
3. 苏秦的这种算法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实际上,不可能每个家庭都能提供三个男子参军。而且,即使是健康的男子,也不一定都能从军,因为他们中可能包括老人、儿童、病人和残疾人。
4. 后来,“不管三七二十一”这个表达被人们用作带有讽刺意味的贬义词。它的含义进一步扩展,变成了不问原因、不辨是非、不考虑后果地蛮干的行为的同义词,在社会生活中经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冲动、不明事理的人。2024-04-18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01:52:2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在战国时期,苏秦提倡联合其他国家共同抵抗秦国,而张仪则主张与秦国结盟。苏秦曾前往齐国的首都临淄,拜见齐宣王,并劝说他采取抗秦策略。2. 当齐宣王表达齐国兵力不足的担忧时,苏秦提出了一个算法:临淄有七万户居民,假设每户出三个男子服役,那么总计就有三七二十一万名士兵。他认为,仅凭临淄...

  •  sxycljsh 不管三七二十一的由来

    这个典故见于《战国策.齐策一》。战国中期,纵横家苏秦为了实现联合楚、齐、赵、韩、魏、燕,共同抗击秦国的"合纵"主张,受赵肃侯的委托,又来到齐国游说。他对齐宣王说:"齐国土地广阔,物产丰富,兵精粮足,可以与秦国抗争。"苏秦又举例说:"临淄城中有七万户人家。我私下统计,每户不会少于三个...

  •  毕环aw 三七二十一的故事

    战国时,苏秦主张合纵抗秦,张仪主张连横事秦。一次,苏秦到了齐国都城临淄,见到了齐宣王,进行游说抗秦。齐宣王谈到齐国的兵力不足时,苏秦说,都城临淄有七万户,我私自计算了一下,每户按3个男子服役,这就是三七二十一万兵,抗秦的兵源,用不着再往别处征兵,仅临淄一城,就足够了。苏秦的这个算...

  •  唔哩生活 不管三七二十一的由来

    1. 这个典故发生在战国时期,纵横家苏秦为了推动“合纵”计划,来到齐国游说齐宣王。2. 苏秦向齐宣王说明齐国的强大,提到临淄城中有七万户人家,每户有三名男子,从而得出“三七二十一”的结论,说明齐国征兵的潜力巨大。3. 齐宣王接受了苏秦的观点,同意参与“合纵”联盟,共同对抗秦国。

  •  谷艾文艺苑 为什么说“不管三七二十一”

    三七相乘的口诀:三七二十一原本是珠算乘法口诀中的一句,用于快速计算乘法结果。文化背景下的演变:不祥之说:最早可能是谶纬家、阴阳家的用语,认为三七相乘之积为不祥。这种观念在历史文献中有所体现,如《汉书》中的记载。战国典故:苏秦游说齐宣王时,提到临淄城七万户,每户出三个兵力即可组成三七...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