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情况下, 我只好沉默不言了。” “敌忾(kai)”这个词就来源宁俞说的话。同仇敌忾 tóng chóu dí kài [释义] 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语出] 《诗经·秦风·无衣》:“与子同仇。”先秦·左丘明《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
在汉语的丰富词汇中,"同仇敌忾"这一成语犹如一把锐利的剑,象征着共同的敌人和团结的力量。它源自古代的两个典故,一个是《诗经·秦风·无衣》中的“修我矛,恨我子”,表达即便衣衫不整,勇士们仍能携手并肩,整装待发,共赴战场。这里,"仇人"并非个人恩怨,而是指向共同的敌人。另一个典故来自《...
典故:同仇敌忾这一成语出自《诗经·秦风·无衣》,意指大家一致地对敌人仇恨和愤怒。在这里,“忾”意为愤恨、愤怒。故事:春秋时期,秦国国君秦穆公以礼贤下士、知人善任而著称。卫国的宁武子希望到秦国谋事,秦穆公为此设宴接风洗尘。在宴席上,秦穆公让乐队为宁武子演奏了名叫《湛露》的欢迎曲,并...
出处与历史背景:同仇敌忾一词源于《诗经·秦风·无衣》中的“修我戈矛,与子同仇”,描绘了春秋战国时期士兵们共御外侮的英勇精神。此外,公元前623年卫国使臣宁俞在鲁国宴会上的一席话也生动诠释了这一成语,体现了诸侯们共同面对天子敌人的团结精神。故事寓意:同仇敌忾不仅仅是战场上的团结,更是一...
同心同德、戮力同心、齐心协力、众人一条心等,这些成语都表达了团结一致、共同努力的意思。反义词:自相残杀,这个成语表示内部争斗、互相残杀,与同仇敌忾形成鲜明对比。成语出处:同仇敌忾的典故源自东周春秋时期的一首军中歌谣和卫国宁俞出使鲁国的故事。歌谣表现了士兵们慷慨从军、同心对敌的乐观精神和保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