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探索:同仇敌忾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典故:同仇敌忾这一成语出自《诗经·秦风·无衣》,意指大家一致地对敌人仇恨和愤怒。在这里,“忾”意为愤恨、愤怒。故事:春秋时期,秦国国君秦穆公以礼贤下士、知人善任而著称。卫国的宁武子希望到秦国谋事,秦穆公为此设宴接风洗尘。在宴席上,秦穆公让乐队为宁武子演奏了名叫《湛露》的欢迎曲,并...
历史文化探索:同仇敌忾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同仇敌忾的典故及故事介绍如下:
典故:同仇敌忾这一成语出自《诗经·秦风·无衣》,意指大家一致地对敌人仇恨和愤怒。在这里,“忾”意为愤恨、愤怒。
故事:春秋时期,秦国国君秦穆公以礼贤下士、知人善任而著称。卫国的宁武子希望到秦国谋事,秦穆公为此设宴接风洗尘。在宴席上,秦穆公让乐队为宁武子演奏了名叫《湛露》的欢迎曲,并赠送了一把雕弓给他。然而,宁武子在宴席结束时并未以吟诗作画等方式回谢主人。秦穆公感到不解,于是派人向宁武子打听原因。
宁武子向问侯的人解释道,诸侯面见天子是为了接受教导,天子对诸侯盛情款待并演奏《湛露》,意在表达天子如同太阳,诸侯如同露水,诸侯应将天子的敌人视为自己的敌人,将天子的仇恨视为自己的仇恨,共同奋勇杀敌。胜仗归来后,天子会给予诸侯雕弓和羽箭以示奖励。宁武子认为自己只是宴席上的陪衬,却受到了秦穆公如此隆重的待遇,实在不敢当,以免辱没了秦穆公的苦心。
这个故事展示了宁武子对礼数和君臣之道的深刻理解,同时也体现了秦穆公不拘一格、礼贤下士的品格,吸引了更多人才投奔他而来。
2025-01-26
球球词典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7-06 07:20:5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湖北倍领科技 什么是“同仇敌忾”?

    在汉语的丰富词汇中,"同仇敌忾"这一成语犹如一把锐利的剑,象征着共同的敌人和团结的力量。它源自古代的两个典故,一个是《诗经·秦风·无衣》中的“修我矛,恨我子”,表达即便衣衫不整,勇士们仍能携手并肩,整装待发,共赴战场。这里,"仇人"并非个人恩怨,而是指向共同的敌人。另一个典故来自《...

  •  翡希信息咨询 同仇敌忾是关于历史典故的成语吗

    是的,同仇敌忾是关于历史典故的成语。该成语源于以下历史典故:《诗经·秦风·无衣》:其中“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即为“同仇”的来源,描绘了士兵们慷慨从军、同心对敌的乐观精神与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左传·文公四年》:卫国宁俞出使鲁国时,鲁文王模仿天子赐诸侯的礼节,宁俞对此保持沉默。他解释...

  • 邪帝1逍遥 同仇敌忾是不是出自成语故事

    【出处】: 《诗经·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成语故事】:东周春秋时期,有一首流传于军中的歌谣,表现了士兵们 慷慨从军;同心对敌的乐观精神和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这首歌谣 分为三节,可以反复咏唱。其中第一节是这样的:...

  •  翡希信息咨询 同仇敌忾什么呢的意?

    同仇敌忾的典故源自东周春秋时期的一首军中歌谣和卫国宁俞出使鲁国的故事。歌谣表现了士兵们慷慨从军、同心对敌的乐观精神和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而宁俞的故事则进一步阐释了“敌忾”的含义,即共同对付天子愤恨的人。

  •  翡希信息咨询 同仇敌忾意思

    大家团结一心,共同表达愤怒和仇恨的情绪。来源:成语的典故最早出自《诗经·秦风·无衣》和《左传·文公四年》,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用法:在句子中,“同仇敌忾”可以充当谓语或分句,用来形容人们团结一致对抗敌人的状态。情感色彩:该成语含有褒义,表达了一种积极、正面的团结精神。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