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人们便用“掷地金声”来比喻文辞优美,声调铿锵;或是说话坚定有力,意义崇高。也说成“掷地有声”。
掷地有声,汉语成语,拼音为zhì dì yǒu shēng,意思是比喻文章文辞优美,语言铿锵有力。现也形容落实力度大。出自《世说新语·文学》:“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掷地有声作谓语、定语;用于说话与文章。掷地有声的典故孙兴公作《天台赋》成,以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要作金石声。”...
历史背景:孙绰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他的《天台赋》是描绘天台山景色的名篇,而“掷地有声”的典故便源于此。现代引申:虽然“掷地有声”原本是用来形容文章质量的,但在现代汉语中,这个成语也被用来形容落实力度大,形容话语或行动坚定有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它也可以用来形容说话或行动有力度,落实力度大。成语典故:孙绰是东晋的名士、文学家、书法家,他博学多识,对自己的作品非常有信心。当他完成《天台赋》后,非常满意,认为这篇赋的文辞华丽,对仗工整,因此有了“掷地有声”的自信表现。范荣期虽然一开始有些调侃,但在看到文中的优美语句后,也不得...
“掷地有声”这个词语出自《镜花缘》,形容文章写得优美、铿锵有力,而非形容东西摔到地上清脆有声。此成语典故源于晋朝孙绰的故事。孙绰才华出众,擅长写文章。其《游天台山赋》描绘了天台山的自然风光,他自己认为此作品掷地即能发出钟磬般响亮的声音。朋友范启阅后赞叹不已,称其文章笔力遒劲,厚重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