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佛脚:宋朝时期,王安石与客人闲谈时,突然提到想与和尚为伴,表示年老时想要皈依僧人。客人戏谑道:“急来抱佛脚”。王安石不悦,解释说:“投老欲依僧”与“急来抱佛”对仗工整,头脚相对,意指急切时才求助于佛。问津:春秋时期,长沮和桀溺在田间耕作,孔子路过,让子路打听渡口。长沮问子路驾车...
后人为了纪念孔子及其弟子路过这里,便把子路“问津”的河流叫子路河,“问津”处所在的乡镇叫子路镇,还有一个村子命名子路村,一条街道命名子路街。子路镇、子路村、子路街、子路河都是因“子路问津”这个典故而得名。明清时期,曾有人在子路“问津”处立过三块石碑,以示纪念孔子师徒在这里留下的轶...
问津: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问津的典故并不源于唐代诗人,而是源于《论语·微子》中的记载。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典故来源:问津的典故出自《论语·微子》,而非唐代诗人的作品。故事内容:孔子让弟子子路去向正在耕作的长沮和桀溺问渡口的位置,以此作为对话的契机。长沮和桀溺得知是孔子的弟子后,并未直接告知渡口位置,而是借此机...
典故《论语·微子》中记载,孔子路过长沮、桀溺耕作之处,让子路去问津。长沮问子路:“驾车的人是谁?”子路答:“是孔丘。”长沮接着问:“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回答:“正是。”长沮说:“他应该知道渡口的位置。”随后子路又去问桀溺,桀溺问:“你是谁?”子路答:“我是仲由。”桀溺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