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的来历?

5、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张飞是公认的粗人、鲁莽汉,但使用计谋的一般是心思细密的人做的事,所以,张飞使计谋,就是粗人干细活了。6、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张飞为人性格豪迈,功夫很厉害,没人敢检查。7、张飞卖肉——光说不割。讥讽人嘴上说得好而没有一点行动。8、张飞妈妈姓吴——无事(...
歇后语的来历?
1、蒋干盗书——上了大当。蒋干盗书用来比喻中别人的反间计。

2、司马炎废魏主——袭用老谱。公元265年,司马昭病死后,他的长子司马炎继承了相国晋王的爵位,开始掌管全国的军政大权。但他为了进一步篡夺魏王的王位,却绞尽了脑汁

3、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借古喻今,指事前做了充分准备,却太过自负,最终却遭到失败的事实。

4、关公赴会——单刀直入。这句话是通过关羽单刀直入的故事来说明勇敢直前、不怕困难的人。

5、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张飞是公认的粗人、鲁莽汉,但使用计谋的一般是心思细密的人做的事,所以,张飞使计谋,就是粗人干细活了。

6、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张飞为人性格豪迈,功夫很厉害,没人敢检查。

7、张飞卖肉——光说不割。讥讽人嘴上说得好而没有一点行动。

8、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无缘无故找岔子,存心制造麻烦。

9、后主降魏——不知羞耻。他宠信了宦官黄皓,一切听黄皓的摆布。后来后主刘禅不知羞耻地投降了魏。形容很不体面。

10、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后来,人们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说明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已为人所共知。

11、草船借箭——多多益善。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

12、黄忠射关公——手下留情。黄忠在之前与关羽交战的时候马失前蹄摔在地上,关羽放了他一马。黄忠感激关羽的不杀之恩,在随后的交战中放水了。

13、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刘备在起事之初曾向东吴暂借荆州立足, 后来刘备羽毛丰满与魏, 吴成鼎足之势, 也终未归还荆州。比喻借故占用, 拒不归还。

14、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是一个文化术语。指的是三个副将的智慧能顶一个诸葛亮。

15、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用以比喻两方面都愿意的事情。
2023-06-20
球球词典 阅读 18 次 更新于 2025-07-27 16:49:4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歇后语的来历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

  • “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这句歇后语来历和典故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背景:诸葛亮到东吴做客时,为了试探东吴的实力,设计了一座报恩寺塔,其中塔顶的铜制葫芦建造难度极大。典故:孙权难以找到能造出葫芦模型的人,于是贴出招贤榜。三个皮匠虽然长相普通且不识字,但他们通过剪鞋样的方法,用牛...

  • 1. 歇后语的由来 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因此称它为歇后语。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用字通俗、口语化,富有...

  • 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歇后语由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歇后语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肯定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

  •  唔哩生活 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歇后语来历和典故是怎样的?

    首先,歇后语的原句并非“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而是“三个裨将,顶一个诸葛亮”。裨将是中国古代军队中的一个军职,属于中级指挥官,辅助将军指挥作战。这句歇后语的含义是,三个裨将的智慧加在一起,可以与诸葛亮相比。关于“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的来历,有两个流行的说法。第一个...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