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缨的典故是指主动请求担当重任:典故来源:这个典故出自《汉书·终军传》,说的是汉朝时候的事儿。故事大意:那时候,南越和汉朝和亲,汉武帝就想让南越王归顺汉朝。终军这个小伙子,特别勇敢,他主动跟汉武帝说:“陛下,您给我一条长绳吧,我要把南越王绑回来见您!”汉武帝一听,觉得这小伙子挺有...
“缨”本来是红缨枪上的装饰物红绳,在成语“主动请缨”里代表武器 。古时也有前锋缨绶,为军队前锋部队的象征。故主动请缨也可解释为主动承担先锋任务。
历史典故:请缨这个词汇源自古代,特别是汉武帝时期,终军向朝廷表明决心,愿意手持长缨,誓将南越王带到皇帝面前,这体现了极高的忠诚和勇气。文化内涵:请缨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请求行为,它蕴含了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象征着英勇、坚毅和责任感。现代应用:在现代社会,请缨依然被广泛使用,用来形容个体或...
“请缨”的典故源于西汉时期的终军。以下是关于“请缨”典故的详细解释:典故背景:终军,字子云,因其卓越才能被选为博士弟子,并得到汉武帝的赞赏,后任命为谒者给事中,参与朝政。他在中央集权、抑制割据和抵御外敌方面有着出色的表现。请缨事件:终军曾出使南越,在出使前,他向汉武帝请求赐予“长...
终军出使南越前,曾请求汉武帝赐给他“长缨”,如果南越王不肯归顺汉朝,就用长缨活捉南越王,从此,终军弱冠请缨的故事便成为历史佳话,“请缨”也成为投军报国的代称。终军到南越后,慷慨陈辞,据理力争,终于使南越王答应归顺汉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年仅20余岁的终军被南越相吕嘉杀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