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病入膏肓”的典故如下:春秋时期,晋景公得了重病,派人去请名医。在名医到来之前,晋景公梦见两个小孩,其中一个说:“快逃吧,要是名医来了,咱们就完了!”另一个说:“别怕,我们躲到膏和肓的中间,再好的名医也没办法。”名医来后,诊断晋景公的病情,说:“你的病在膏肓,药力达...
在《左传成公十年》中记载,晋景公是掉进粪坑,最后被呛死的。而在《史记》中记载是因病去世的,公元前581年(景公十九年)的夏季,景公病重,立太子寿曼做国君,这就是厉公。晋景公在病重的时候,曾经做过一个很怪异的梦,梦醒后不久就去世了。典故病入膏肓的由来 原文 晋侯梦大厉,被发及...
病入膏肓的典故源自春秋时期晋景公的故事:故事背景:春秋时期,晋景公身患重病,他听说秦国有一名医术高超的医生名叫缓,于是派人将他请来治病。梦中寓言:在医生到来之前,晋景公做了一个梦,梦中他的病状化为两个孩童。一个孩童说医生缓就要到了,他们很难逃脱,要考虑藏身之处。另一个孩童提...
典故含义:“病入膏肓”中的“膏”指的是心尖脂肪,“肓”指的是心脏与膈膜之间的部位。这个成语形容病情十分严重,已经无法医治,也用来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故事背景:故事发生在晋成公八年后的晋景公时期。晋景公因杀了赵同、赵括而心生不安。梦境预兆:晋景公梦见一厉鬼诉冤,毁坏大门和...
病入膏肓的典故源于古代医学经典,用来形容病情严重到无法医治的地步。以下是关于该典故的详细解释:典故背景: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晋国的国君晋景公身患重病,派人寻找医术高明的医生进行治疗。太医的诊断:太医经过详细诊断后,发现晋景公的病情已经深入膏肓,这里的“膏肓”指的是心尖脂肪和隔膜之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