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服舞雩历史典故

【曾点服】 宋·苏轼:“沂上已成 曾点服,泮宫初采鲁侯芹。”【舞雩风】 宋·苏轼:“曲水浪低蕉叶稳, 舞雩风软纻萝轻。”【沂水弦歌】 宋 ·苏辙:“沂水弦歌重曾点,菑川故旧识平津。”【春服舞雩】 宋·苏辙:“城西社下老刘君,春服舞雩今几人。”【浴沂曾点】 宋·苏轼:“命驾...
春服舞雩历史典故
   典源出处
  《论语·先进》:“ (孔子曰):‘点! 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 (暮) 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史记 ·仲尼弟子列传》亦载, 末作“吾与蒧(dian)也。”
   释义用法
  子路、 曾皙 (名蒧, 又作点)、冉有、公西华四人陪孔子坐着,孔子让他们谈谈各人的志向,轮到曾皙,他说,我期望在暮春三月时,换上春装,跟几个大人,几个小孩子一起,在沂水里洗洗澡,再到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一边唱着歌一边走回来。后以此典形容春光、春景;也以此借指情操高洁。
   用典形式
  【浴沂】 宋·王安国:“独有浴沂遗想在,使人终日此徘徊。”元·马祖常:“伊我逢休浣,从兹咏浴沂。”
  【舞雩】 宋·苏轼:“我欲归休瑟渐希,舞雩何日著春衣。”宋·苏辙:“舞雩何处归春暮,叩角谁人怨夜漫。”清·顾炎武:“君家贤甥与令嗣,舞雩归咏同曾点。”
  【浴沂童】 唐·元稹:“晋悲焚介子,鲁愿浴沂童。”
  【曾点服】 宋·苏轼:“沂上已成 曾点服,泮宫初采鲁侯芹。”
  【舞雩风】 宋·苏轼:“曲水浪低蕉叶稳, 舞雩风软纻萝轻。”
  【沂水弦歌】 宋 ·苏辙:“沂水弦歌重曾点,菑川故旧识平津。”
  【春服舞雩】 宋·苏辙:“城西社下老刘君,春服舞雩今几人。”
  【浴沂曾点】 宋·苏轼:“命驾吕安邀不至,浴沂曾点暮方还。”
2022-08-16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14:51:5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舞雩】 宋·苏轼:“我欲归休瑟渐希,舞雩何日著春衣。”宋·苏辙:“舞雩何处归春暮,叩角谁人怨夜漫。”清·顾炎武:“君家贤甥与令嗣,舞雩归咏同曾点。”【浴沂童】 唐·元稹:“晋悲焚介子,鲁愿浴沂童。”【曾点服】 宋·苏轼:“沂上已成 曾点服,泮宫初采鲁侯芹。”【...

  •  倍领趣闻 春服舞雩典故

    在对话中,曾点的回应显得与众不同。他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场景,暮春时节,与五六位成人和六七个少年一起沐浴于沂河,风行舞雩,一路唱歌回家。孔子听到这里,深深感叹,表达了对曾点理想生活的赞同。这段对话展示了孔子和他的学生对于理想社会和个人职责的不同理解,每个学生都表达了自己的志向,而曾点...

  •  湖北倍领科技 咏归的意思是什么

    《论语·先进》篇中描述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场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一段话后来被用作“咏归”这个典故,象征着文人雅士们在春天聚会吟诗作赋的美好时光。“讽於舞雩之下,咏归高堂之上”出自《后汉书·仲长统传》。这句话不仅描绘了文人...

  •  白衣太史 东鲁春风吾与点

    典出《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文中,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意思是曾皙说:“暮春三月,穿好春服、戴上帽子,和五六个朋友及六七个童子,在沂水中洗澡,在舞雩台上吹风,唱着歌儿游玩...

  •  母婴小贴士来啦 风乎舞雩比喻什么

    “风乎舞雩”的寓意是在沐浴、吹风之后回家,即不管外面遭遇什么样的挫折,也要保持英姿飒爽的态度。这句话出自《论语·先进》26篇中的最后一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暮春三月,穿上春...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