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典故原文 《艺文类聚》卷二十引《列女传》:老莱子孝养二亲,行年七直,婴儿自娱,着五色彩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啼。此事亦见于《太平御览》卷四一三引师觉授《孝子传》曹植《灵芝篇》谓:伯瑜年七十,彩衣以娱亲。此或借老莱子事言韩伯瑜之孝。韩伯瑜孝顺父母未见有彩衣娱亲...
后作为孝顺父母的典故。【出处】:汉·刘向《列女传》:“老莱子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着五色彩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蹄,或美鸟鸟于亲侧。”【示例】:戏彩娱亲,老莱子之孝。◎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祖孙父子》【语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成语故事】春秋时期...
三国时期,魏国的曹植在其作品《灵芝篇》中提到了"伯瑜年七十,彩衣以娱亲"的故事。这说明在那个时代,"彩衣娱亲"已经成为表达孝心的一种方式。曹植通过引用这个故事,强调了孝敬父母的重要性。到了唐朝,大诗人杜甫在《宗武生日》中写道:"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杜甫认为,学习《文选》这样...
彩衣娱亲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成语典故,字面意为“穿着彩色衣服取悦父母”,核心内涵是子女通过充满童趣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孝顺与关怀,强调孝道中情感陪伴的重要性。 这一成语源自春秋时期楚国的隐士老莱子的故事。据《史记》《列女传》等古籍记载,老莱子虽年至七十,父母仍健在,他为了不让双亲感受到衰老...
出处:《艺文类聚·孝引列女传》:“相传春秋时楚国老莱子事亲至孝,年七十,常著五色斑斓衣,作婴儿戏。上堂,故意仆地,以博父母一笑。”《幼学琼林·卷二·祖孙父子类》:“戏彩娱亲,老莱子之孝。”典故: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