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对史书的修订,使得玄武门之变得以正式记载,这一过程展现了他对历史记载的严谨态度。而真正大规模修改史书的,则是赵光义。赵光义的改史,使得赵匡胤之死成为了一个充满疑问的谜团,即所谓的“烛影斧声”。在官修的《宋史》中,关于赵匡胤之死的记载极为简略,几乎语焉不详。而在宋孝宗之前...
据两唐书的太宗本纪,李世民曾经于四岁时与父亲李渊郊游时,见一识相术之士,其相士先赞李渊为贵人,又赞世民,说其“凡二十岁,必能济世安民”。李渊后遍寻相士不获,并将其改名为李世民(亦即李世民本名可能并非李世民)。箭术无双 史书记载,李世民年轻时力大无比,随身兵器中,最有名的是一张两米...
可是你现在仔细猜想一下,李建成就是再傻,再冲动,也不会在李渊眼皮子底下动手,更何况他还有一个李世民的宝贝疙瘩,太子洗(xian)马魏征,所以,这些迹象表明,这位大唐的英明君王,极有可能篡改了这段历史的真相。如果仅仅是这个,真的很难具有说服力,最多只是我们的猜疑,可如下之事就不再是那么...
隋末唐初,随着经济的繁荣,鼓乐艺术达到了鼎盛时期。唐武德二年(619年)隆冬时节,秦王李世民率领大军从黄河踏冰而过,屯兵绛州柏壁镇。如今,在秦王堡还保留着当年李世民的练兵场,跑马道与擂鼓台的遗迹,至今仍向世人展示着那段历史的辉煌。李世民以绛州作为大本营,大败刘武周后,继续乘胜追击,相继攻克...
(一)李世民名字的由来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和我一样的想法,刚听到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字的时候,就有一种“济世救民、匡扶天下”之类的感觉,这个名字好像就该是皇帝的名字。但是事实上李世民原名也不是这个,原名史书上没有记载,后来才改做“世民”,至于改名的原因……就是在那时候很常见的“术士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