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武帝麾下一名能臣:主父偃。此人能力见识卓越,却仕途坎坷,始终没有机会展现,只能充作幕僚。汉武帝为了加强集权,派主父偃执行打压诸侯贵族的任务,因为主父偃手段残酷,诸侯贵族苦不堪言,甚至出现了被逼自杀的情况。有人奉劝主父偃这样下去有风险会成替罪羊。主父偃回答:吾日暮途远故倒行逆...
——出自《论语》【释义】 谁还能不犯错呢?知道自己做错了,及时改正,这就是最好的了。【延伸】“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这句话的意思是,人都有可能犯错,但是如果犯错了可以改正,就是一件大好事。这句话出自《左传》,背后还有一段知错不改,导致自食其果的故事。无论是这句话本身...
【近义词】:知错就改、迷途知返 【反义词】:知错不改 、一错再错 成语典故 战国时楚襄王荒淫无度,执迷不悟,将劝谏的大臣庄辛赶出楚国。五个月趁机征伐,很快占领楚都郢。楚襄王后悔不已,派人到赵国请回庄辛,庄辛说:“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则补牢,未为迟也。”鼓励楚襄王励精图治、重整...
出自西汉时期刘向的《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翻译:看到了兔子再回头叫唤猎狗去追捕,还不算太晚;羊丢失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二、用法 通常在句子中作主语、谓语、宾语,指知错就改。例句:这一次考差了没关系,俗话说“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亡羊补牢,意指羊丢失后修补羊圈,虽晚却仍不失为明智之举。此典故旨在告诫世人,错误行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错不改,长此以往,恐怕连改正的机会都将失去。该故事源自《战国策》,讲述了一人养羊的经历。某日清晨,他发现羊群中少了一只,细查之下,发现羊圈有个窟窿,夜间狼由此侵入,叼走了一只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