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发留宾》是一则历史典故,源于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是战国时期的人物截发留客。战国时期,楚国国君楚昭王曾向各国征发国中美男子留宾,来增添宫廷的威严和气派。一天,楚昭王听说有个名叫截发的人很有才华,他便让人传令截发前来。截发听信征召,特地赶到楚国王宫,但他在寻...
截发留宾是以之为贤母好客的典故。以下是关于截发留宾的详细解释:成语来源:源自东晋时期的一个故事,陶侃家境贫寒,一日大雪,同郡孝廉范逵来访,陶母湛氏剪发卖以治馔款客,展现了贤母好客的品质。成语含义:用以形容贤母好客,真心待客的典故。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作谓语、定语使用。近义词:投...
- 【待宾截发】元代谭处端诗中云:“东里死生俱忘,待宾截发,陶母款贤友。”- 【剪髻事悔含客】宋代陈师道诗中有:“昔闻杜氏子,剪髻事尊客。”
截发留宾 【拼音】jié fā liú bīn 【成语故事】东晋时期,范阳孝子范逵去陶侃家投宿,陶侃有名气,但家里清贫,与母亲湛氏相依为命,艰难度日。陶侃发愁了,湛氏把自己的'长发剪下,让儿子拿到市场上卖了换回几斛米,另外劈柱与烧草垫招待客人,范逵对他们十分敬佩。【出处】晋陶侃少家贫。一日...
陶母截发留宾典故是:截发留宾,晋陶侃少家贫。一日大雪,同郡孝廉范逵往访,陶母湛氏剪发卖以治馔款客,并_碎草荐以供其马。事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后以“截发留宾”为贤母好客的典故。出自:晋陶侃少家贫。一日大雪,同郡孝廉范逵往访,陶母湛氏剪发卖以治馔款客,并_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