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佐断臂典故:南宋时,金兵南侵,金兀术与岳飞在朱仙镇摆开决战的战场。金兀术有一义子,名叫陆文龙,这年十六岁,英勇过人,是岳家军的劲敌。陆文龙本是宋朝潞安州节度使陆登的儿子,金兀术攻陷潞安州,陆登夫妻双双殉国。一日,岳飞正在思考破敌之策,忽见部将王佐进帐。岳飞看见王佐脸色蜡黄,右臂已...
总之,“岳飞精忠报国”这一典故是中国历史上一段脍炙人口的故事,反映了岳飞对国家、对民族的忠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他的事迹将永远被铭记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岳飞故事在民间流传着多个典故,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岳母刺字的故事,但关于“精忠报国”这四个字的来历存在不同说法。1. 岳母刺字 自明代中期开始,岳母刺字的故事逐渐广为流传。 在嘉靖三十一年的《武穆精忠传》中,详细记载了岳飞因深感家乡百姓困苦,自掏腰包找来工匠在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字...
1126年靖康之变,金兵攻破开封,北宋覆亡。1134年(绍兴四年) ,岳飞首次伐金,收复襄阳、信阳等六郡。1136年(绍兴六年)再次北伐,占伊阳、洛阳,后因孤军作战而被迫撤回鄂州。岳飞在这次北伐中壮志未酬,写下《满江红》。1140年(绍兴十年)春,金兀术南侵,岳飞出兵大破金兵,收复郑州、洛阳,兵临朱仙镇...
岳母相关的典故主要与岳飞的母亲姚太夫人有关:取名岳飞:公元1103年,正值战乱时期,姚太夫人在看到一群雁阵掠过时,为儿子取名为“岳飞”,寓意他将来能如大雁般翱翔天际,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严格教导:尽管生活艰难,姚太夫人始终严格教导岳飞,不仅让他面对困苦,还培养他正直的品格。她教导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