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中的五个典故及作用

永遇乐中的典故及作用 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怀念英雄,表现收复失地的理想;2.人道寄奴曾住:怀念古人,表明出师北伐的决心;3.佛狸祠下:今昔对比,不堪回首;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借古讽今,批评草率出兵;5.凭谁问,廉颇老矣:自发感慨,不忘为国效力。永遇乐原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中的五个典故及作用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永遇乐中的典故及作用 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怀念英雄,表现收复失地的理想;
2.人道寄奴曾住:怀念古人,表明出师北伐的决心;
3.佛狸祠下:今昔对比,不堪回首;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借古讽今,批评草率出兵;
5.凭谁问,廉颇老矣:自发感慨,不忘为国效力。
永遇乐原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翻译 江山千古依旧,割据的英雄孙仲谋,却已无处寻觅。无论繁华的舞榭歌台,还是英雄的流风余韵,总被无情风雨吹打而去。那斜阳中望见的草树,那普通百姓的街巷,人们说寄奴曾经居住。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
元嘉帝多么轻率鲁莽,想建立不朽战功,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还记得四十三年前,我战斗在硝烟弥漫的扬州路。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焘的行宫下,神鸦叫声应和着喧闹的社鼓。有谁会来寻问,廉颇将军年纪已老,他的身体是否强健如故?
2022-07-11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中有五个典故,它们的作用如下:
1.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表达了作者对英雄的怀念,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收复失地的理想。
2. "人道寄奴曾住",表达了作者对古人的怀念,同时也表明了作者出师北伐的决心。
3. "佛狸祠下",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南宋王朝不能振作的不满,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4.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借古讽今,批评了草率出兵的行为,提醒南宋朝廷要谨慎对待北伐。
5. "凭谁问,廉颇老矣",表达了作者的自发感慨,同时也表现了作者不忘为国效力的决心。
这些典故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2023-06-20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20:34:0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永遇乐中的典故及作用 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怀念英雄,表现收复失地的理想;2.人道寄奴曾住:怀念古人,表明出师北伐的决心;3.佛狸祠下:今昔对比,不堪回首;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借古讽今,批评草率出兵;5.凭谁问,廉颇老矣:自发感慨,不忘为国效力。永遇乐原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五个典故是: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人道寄奴曾住;烽火扬州路佛狸祠下;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廉颇老矣。典故的作用是怀念英雄,怀念古人,今昔对比,借古讽今。永遇乐即《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宋代辛弃疾写的一首词,主旨是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

  •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五个典故,是孙权的典故、刘裕的电故、宋文帝的典故、后魏太武帝的典故、廉颇的典故。该词是辛弃疾登临北固亭,感叹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写下的怀古名作。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表示出作者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进用人才的慨叹。明代杨慎在《词品》中说...

  •  山西宏盛星辰 永遇乐中的五个典故介绍

    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解释--“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是《三国演义》里曹操,指师南下,兵临濡须,遥望东吴战船,“各分队伍,依次摆列,旗分五色,军器鲜明”,不禁对年轻英俊、治军有方的孙权发出的赞叹。2、寄奴解释--怀念古人,表现北伐决心。南朝宋武帝刘裕故事,刘裕曾两次率晋军北伐(时未称帝),...

  •  mouserice33 永遇乐中的五个典故的用意及情感

    孙仲谋——怀念英雄,表达收复失地的理想。寄奴——怀念古人,表现北伐决心。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借古讽今,批归纳全诗。佛狸祠——今昔对照,不堪回首。廉颇——自发感慨,不忘为国效力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