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出兵辽东的时候,遇到大海不知道怎样才能渡过去,薛仁贵瞒着李世民,将一万余艘大船捆绑在一起,打扮成一个村落的样子,骗李世民登上船,然后渡海而去。李世民是天子,所以后人将这事称作瞒天过海。
三十六计的起源至今未能确定具体年代与作者。"瞒天过海"一词的原始含义是蒙蔽皇帝,让他安全渡海。这一典故源于唐朝时期,薛仁贵利用计谋,将海船伪装成一个巨大的房屋,以此欺骗惧怕渡海的唐太宗,最终使他不知不觉中安全抵达目的地。(参考《永乐大典•薛仁贵征辽事略》)薛仁贵是此典故中的...
瞒天过海这个典故源自中国古代的一段历史故事,也成为了一个常用的成语。故事中,当时的明朝朝廷要派遣将领韩复礼统兵抵御倭寇(即日本海盗)入侵。韩复礼率领的水军在国内抵御倭寇时力量仍然不济,因此决定瞒天过海,把船只伪装成商船,装载上各种军需物资,以偷偷运送。倭寇熟悉水军的战舰,但对商船并不...
瞒天过海的典故是薛仁贵哄帝渡海。1、故事背景 唐太宗李世民在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基础上,又有远征四方的雄心。他曾经亲征吐谷浑、突厥、高昌等地,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公元645年,他又决定亲征高丽,以平定东方边患。2、故事情节 李世民率领三十万大军出发,经过辽东,来到海边。他看到海面上大雾弥漫,...
是历史故事。故事梗概: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御驾亲征,率领三十万大军去平定东辽。一天,大军来到海边,只见海涛汹涌、雾气燎绕,到处是一望无际,从没见过如此阵势的唐太宗,一下就慌了阵脚,再也不愿过海。他任凭谋士们的巧言令色,就是不过海。就在大家无计可施时,壮士薛仁贵忽出妙计:瞒着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