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瞒天过海”有什么历史典故?

李世民出兵辽东的时候,遇到大海不知道怎样才能渡过去,薛仁贵瞒着李世民,将一万余艘大船捆绑在一起,打扮成一个村落的样子,骗李世民登上船,然后渡海而去。李世民是天子,所以后人将这事称作瞒天过海。
“瞒天过海”有什么历史典故?
“瞒天过海”是一个成语,意为用花言巧语来欺骗别人,这个成语的来源有一个历史典故。
据传,唐太宗曾率军远征辽东,到达海边时,唐太宗举目远眺,见沧海茫茫、一望无边,大军很难渡过去,不由得心急如焚。此时,大将薛仁贵心生一计,他请唐太宗来到海边一座五彩的营帐中歇息,并请文武百官一起陪同太宗饮酒作乐。一时间,笙歌四起,美酒飘香,唐太宗忘记了自己的忧愁,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不知不觉陷入了酣睡。他睡得正香,忽然听到帐外有波涛汹涌之声,急忙揭开帐幕向外张望,这才发现自己与大军正在乘船渡海,而且马上要到达彼岸。原来薛仁贵担心太宗因为大海阻隔而放弃东征,便瞒着他指挥大军渡海。因为皇帝贵为“天子”,所以后人便将这个故事称为“瞒天过海”。
这个故事最初的来源并不是正史,而是《薛仁贵征辽事略》中的一段传说。虽然这个故事并非真实的历史事件,但它作为成语流传至今,被广泛用于形容那些以欺骗手段达到目的的行为。2023-05-22
李世民出兵辽东的时候,遇到大海不知道怎样才能渡过去,薛仁贵瞒着李世民,将一万余艘大船捆绑在一起,打扮成一个村落的样子,骗李世民登上船,然后渡海而去。李世民是天子,所以后人将这事称作瞒天过海。2021-03-10
瞒天过海是三十六计之中的第一计,“瞒”就是隐瞒,“天”指的是天子,也就是皇帝。这计的本意是指瞒着皇帝,让他平稳地度过大海。后来指把计划隐藏在某种暴露的事物之中,来达到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2021-03-08
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御驾亲征.传一个近居海上的豪民.请求见驾,并声称三十万过海军粮家业已独备不看则已,一看愕然,满目皆一片清清海水哪里是什么在豪民,原来这豪民老人是新招壮士薛仁贵扮成2021-03-10
薛仁贵设计让唐太宗渡海的故事有关。在古代皇帝贵为天子,主宰天下。他把一开唐盛世的皇帝李世民给蒙骗了的计策,可见此计的高明之处。2021-03-08
就是欺骗所有人,悄悄的做事情,独自完成一件见不到光的事。2021-03-08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15:23:0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李世民出兵辽东的时候,遇到大海不知道怎样才能渡过去,薛仁贵瞒着李世民,将一万余艘大船捆绑在一起,打扮成一个村落的样子,骗李世民登上船,然后渡海而去。李世民是天子,所以后人将这事称作瞒天过海。

  •  文暄生活科普 三十六计瞒天过海的主人公是谁

    三十六计的起源至今未能确定具体年代与作者。"瞒天过海"一词的原始含义是蒙蔽皇帝,让他安全渡海。这一典故源于唐朝时期,薛仁贵利用计谋,将海船伪装成一个巨大的房屋,以此欺骗惧怕渡海的唐太宗,最终使他不知不觉中安全抵达目的地。(参考《永乐大典•薛仁贵征辽事略》)薛仁贵是此典故中的...

  •  深空游戏 瞒天过海的典故

    瞒天过海这个典故源自中国古代的一段历史故事,也成为了一个常用的成语。故事中,当时的明朝朝廷要派遣将领韩复礼统兵抵御倭寇(即日本海盗)入侵。韩复礼率领的水军在国内抵御倭寇时力量仍然不济,因此决定瞒天过海,把船只伪装成商船,装载上各种军需物资,以偷偷运送。倭寇熟悉水军的战舰,但对商船并不...

  • 瞒天过海的典故是薛仁贵哄帝渡海。1、故事背景 唐太宗李世民在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基础上,又有远征四方的雄心。他曾经亲征吐谷浑、突厥、高昌等地,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公元645年,他又决定亲征高丽,以平定东方边患。2、故事情节 李世民率领三十万大军出发,经过辽东,来到海边。他看到海面上大雾弥漫,...

  •  百度网友1e78907 瞒天过海是传说故事还是历史故事

    是历史故事。故事梗概: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御驾亲征,率领三十万大军去平定东辽。一天,大军来到海边,只见海涛汹涌、雾气燎绕,到处是一望无际,从没见过如此阵势的唐太宗,一下就慌了阵脚,再也不愿过海。他任凭谋士们的巧言令色,就是不过海。就在大家无计可施时,壮士薛仁贵忽出妙计:瞒着唐...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