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载,吕布韦辑成《吕氏春秋》后,“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这就是“一字千金”的典故。然而,并没有人真敢给他增损一字,去领千金之赏。两千年以后,却真的发生了“一字千金”的事情。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清政府派卫达三进守朝鲜平壤。日...
- 悬赏一字千金:吕不韦将《吕氏春秋》公布在秦国首都咸阳,并张贴悬赏告示,声称如果有人能在书中增加一字或减一字,就赏赐千金。然而,由于吕不韦的权势和地位,无人敢对这部书进行增减。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了成语“一字千金”,用来形容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一字千金成语故事如下:1、一字千金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它的意思是指改动一个字赏赐千金,形容文字价值极高,文辞精彩奇妙。故事的主人公是战国时期的大商人吕不韦。他很有才学,也很有钱。他曾帮助秦庄襄王的儿子异人后来的秦始皇回国继承王位。2、为了扩大影响,吕不韦请人写了一部书,名...
5、吕不韦当时有三千门客,很快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为《吕氏春秋》。书写成后,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6、布告贴出许久,人们畏惧吕不韦的权势,无人来自讨没趣。于是一字千金便流传至今。
一字千金的成语故事《史厅搜记·吕不韦列传》。战国末期,卫国濮阳有个大商人名叫吕不韦,非常富有。他经常到赵国邯郸经商,就在那里遇见了当时在赵国做人质的秦国公子异人。异人共有兄弟二十多人,他排行在中间,而且又在赵国当人质,所以并不受秦王的宠爱。吕不韦见了异人,觉得如果帮他登上王位,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