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尺之孤》是指孟子的典故。孟子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被尊称为“孟子”。《孟子·梁惠王上》中有这样一则记载:孟子曾经担任梁国的官员,但是因为他的正直和坚持原则,常常得罪了有权有势的贵族,最后被迫辞职。他的学生感到非常痛心,问他为什么不退去隐居享受清福。孟子回答说:“...
在骆宾王的激烈篇章中,"一抔之土未干"和"六尺之孤安在"这两句典故富含深意。"一抔之土未干"象征着唐高宗的丧事犹在眼前,即刚刚去世不久,新皇登基的紧迫感由此显现。"六尺之孤"则寓指当时的少主中宗,他被武则天废黜,处境堪忧,不知所踪,实际上可能已经被囚禁。这两句话巧妙地揭示了当时宫廷权力...
曾子在《论语·泰伯篇》第八章中提出了一个深刻的观念:“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这句话意味着,一个人如果具备了足够的道德素养、知识和能力,足以信赖他来照顾年幼的君主,甚至在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仍能坚定不移,不被危难所动摇,这样的品质,正是君子所应有...
骆宾王用”六尺之孤安在”来询问中宗的安危和下落,实际上暗示了中宗被武则天废黜后处境堪忧,可能已经被囚禁或不知所踪。这句典故寓意着政权的不稳定和新君的困境,进一步揭示了宫廷权力斗争的严峻形势。
【典故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 【成语意思】:指没有成年的孤儿。 【成语注音】:ㄌㄧㄨˋ ㄔㄧˇ ㄓㄧ ㄍㄨ 【通用拼音】:liu chǐ zhī gū 【拼音简写】:LCZG 【使用频率】:生僻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 *** 彩】:中性成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