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传书”是出自哪个典故?

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单于听后,只有让苏武回汉。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这就是“鸿雁传书”的典故了。
“鸿雁传书”是出自哪个典故?
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单于听后,只有让苏武回汉。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
这就是“鸿雁传书”的典故了。
拓展资料:
溯源:《周易·渐》曰:初六鸿渐于干,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威仪吉;《礼记·月令》曰: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鸿雁来,是月也,以立春??盲风至,鸿雁来??是月也,日夜分??鸿雁来宾,爵入大水为蛤??是月也;《仪礼》曰:大夫执雁取其候时而行也。婚礼下达,纳采用雁;《周书》曰:白露之日鸿雁来,鸿雁不来,远人背畔。小寒之日雁北方,雁不北方,民不怀至;《春秋繁露》曰,凡贽大夫用雁,雁有类。长者在民上,必有先后,雁有行列,故以为贽。
典故说明
据《史记》记载,汉武帝时,使臣苏武被匈奴拘留,并押在北海苦寒地带多年。后来,汉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释放苏武,匈奴单于谎称苏武已死。这时有人暗地告诉汉使事情的真相,并给他出主意让他对匈奴说:汉皇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这只雁足上系着苏武的帛书,证明他确实未死,只是受困。这样,匈奴单于再也无法谎称苏武已死,只得把他放回汉朝。从此,"鸿雁传书"的故事便流传成为千古佳话。而鸿雁,也就成了信差的美称。
书证
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有「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望飞鸿”就是盼望书信的意思。
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大雁没有带来盼望已久的书信,引起了女词人无发排遣的相思
~在汉代昭明文选里蔡邕所作的“饮马长城窟行“里面有一段「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里面的鲤鱼就是指一个完整的信件。
2022-12-08
球球词典 阅读 36 次 更新于 2025-09-11 23:06:3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宜美生活妙招 鸿雁传书是谁的典故

    “鸿雁传书”是苏武的典故。典故来源:该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讲述的是汉朝使臣苏武出使匈奴期间被扣留并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牧羊的故事。在苏武被扣留的19年里,他始终坚守气节,不肯屈服于匈奴的威逼利诱。典故内容:汉昭帝继位后,汉匈关系和好,汉朝派遣使节前往匈奴要求放回苏武。然而,单...

  •  考试资料网 “鸿雁传书”这一典故源自()。

    “鸿雁传书”的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于北海牧羊,苏武把帛书系于雁足,传书于汉皇。后世常用“鸿雁传书”代指通信。

  •  宜美生活妙招 鸿雁传书是谁的典故

    “鸿雁传书”是苏武的典故。具体情节如下:背景: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扣留,并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区牧羊。起因:19年后,汉匈关系缓和,汉朝派使节要求放回苏武,但单于谎称苏武已死。经过:汉朝再次派使节到匈奴,和苏武一起出使并被扣留的副使...

  •  宜美生活妙招 鸿雁传书源于哪个历史故事 鸿雁传书源自于哪个历史典故

    “鸿雁传书”源于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的故事。具体信息如下:历史故事背景:汉武帝时期,汉朝中郎将苏武被派遣出使匈奴。然而,苏武被匈奴单于扣押,长期无法返回汉朝。汉朝人民都以为苏武已经死在匈奴。鸿雁传书的由来:若干年后,汉武帝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雁足上绑着一封信,信中说明苏武并...

  •  宜美生活妙招 鸿雁传书源于哪个历史故事 鸿雁传书源自于哪个历史典故

    “鸿雁传书”源于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的故事。历史故事背景:汉武帝时期,汉朝中郎将苏武被派遣出使匈奴,然而他被匈奴单于扣押。汉朝人民长时间没有苏武的消息,都以为他已经在匈奴去世。鸿雁传书的由来:若干年后,汉武帝在上林苑打猎时,射中了一只大雁。令人惊奇的是,这只大雁的脚上绑着一封信,信...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