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典故

故事出自《三国演义》。在东汉末年,董卓判乱,挟持天子汉献帝。但董卓死后,曹操又故技重施。假借天子之名,发号施令。使各路诸侯不敢造次,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是他只是软禁汉献帝,不将其杀死,利用汉献帝的权利去削弱各路诸侯的是实力,最终完成的他的目的。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典故
故事出自《三国演义》。在东汉末年,董卓判乱,挟持天子汉献帝。但董卓死后,曹操又故技重施。假借天子之名,发号施令。使各路诸侯不敢造次,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是他只是软禁汉献帝,不将其杀死,利用汉献帝的权利去削弱各路诸侯的是实力,最终完成的他的目的。
拓展资料
挟天子以令诸侯:
【解释】: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出自】:《后汉书·袁绍传》:“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宫邺都,挟天子以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
【语法】:复句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贬义2023-01-16
球球词典 阅读 21 次 更新于 2025-07-27 00:20:2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谷艾文艺苑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典故是什么?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典故是曹操迎奉汉献帝到自己的地盘。具体解释如下:背景: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战略手段,与三国时期的曹操紧密相关。当时,东汉末年,汉献帝作为朝廷的象征,被各路诸侯争夺。行动:曹操独具慧眼,认识到汉献帝的存在是一个重要的政治资源,于是迎奉汉献帝到自己的地盘。效果:...

  • 故事出自《三国演义》。在东汉末年,董卓判乱,挟持天子汉献帝。但董卓死后,曹操又故技重施。假借天子之名,发号施令。使各路诸侯不敢造次,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是他只是软禁汉献帝,不将其杀死,利用汉献帝的权利去削弱各路诸侯的是实力,最终完成的他的目的。

  •  湖北倍领科技 曹操是奉天子以令不臣,还是真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在三国正史中,最早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典故出现在初平三年(192年)。当时,董卓被杀后,其部将李傕等人面临危机,贾诩,被称作"毒士",向李傕提出了一计:他们可以以替董卓报仇为名,率军攻打长安,控制东汉政府,"奉国家以征天下"(《三国志·魏书·贾诩传》)。李傕采纳了此计,成功击败吕布,挟持...

  •  易书科技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典故是什么?

    1,提到“挟天子以令诸侯”,人们自然会想到曹操。自曹操迁汉献帝于许到他死去的20多年里,曹操一直奉行这条原则,但是最早提出这个主张的并不是他本人。2,兴平二年(195年),大臣董承等人拥汉献帝自长安前往残破不堪的洛阳,君臣一行如同丧家之犬,急于谋求安身之所。这时,谋士沮授向占据冀州的袁绍...

  •  唔哩头条 曹操是奉天子以令不臣,还是真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1. 在三国正史中,"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典故最早出现在192年,即初平三年。2. 董卓被杀后,其部将李傕面临危机,贾诩提出以替董卓报仇为名,攻打长安,控制东汉政府,"奉国家以征天下"。3. 李傕采纳了贾诩的计策,成功挟持汉献帝,掌握了政权。4. 袁绍的谋士沮授建议他"挟天子而令诸侯",但并未...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