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前柏树子”的典故出自《诗经·小雅·巷伯》,“庭前柏树子,皆言树桃李。”诗句中的柏树子比喻为不受待见的人,桃李则象征着受到宠爱的人。该典故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寓意,形容人们因为某些原因而受到排斥,成为不受欢迎的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可以阅读原文或查阅资料获取更多关于“庭前柏树子”的信息...
这是赵州禅师的典故!说明禅宗不是用实象和文字来教导众生觉悟的,要靠修行,自己证悟
《赵州录》中“庭前柏树子”的寓意是佛法的真实与质朴,告诫学僧们不要被表象迷惑,要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真实质朴:庭前柏树子并非寻常景象,它象征着佛法的本质——真实而质朴。这提醒学僧们,在修行的道路上,应追求内在的彻悟,而非外在的境界。 直指人心:赵州禅师通过“庭前柏树子”这一经典...
“佛是庭前柏树子,东来只为麻三斤。”这句诗出自丛林公案,有人问赵州禅师:“如何是佛祖西来意?”他回答:“庭前柏树子。”有人问守初禅师:“如何是佛?”他回答:“麻三斤。”两者颠倒了一个位置。
赵州禅师的“庭前柏树子”,就是让愚顽的人们去掉蔽遮在心中的云翳,把握眼前,之下人心,契入禅境,从根本上截断一切妄念。唐朝赵州观音院佛堂前,万里晴空,风和日丽。古柏森森,枝摇条拽。大殿内,僧众列集,表情肃穆,都在聚精会神,听赵州禅师讲禅。赵州从谂禅师:“老僧我,年青的时候,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