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坐针毡的历史典故

如坐针毡的历史典故如下:"如坐针毡"的原义是像坐在插着针的毡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宾语、定语,常和"度日如年"连用。成语寓意:杜锡能坐在针垫上面奉然自若,因为他深知君臣之间的关系,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忠君是他的本分和原则,相比之下,太子司马通就有...
如坐针毡的历史典故
如坐针毡的历史典故如下:

"如坐针毡"的原义是像坐在插着针的毡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宾语、定语,常和"度日如年"连用。
成语寓意:杜锡能坐在针垫上面奉然自若,因为他深知君臣之间的关系,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忠君是他的本分和原则,相比之下,太子司马通就有点小肚鸡肠了。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这是人们都知道的道理,但是要真的做到"从善如流"还是很难的,因为人们都爱听恭维或赞美的话,不喜欢批评意见。现实生活中,人们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如坐针毡造句:
1、度日如年,我想我现在是如坐针毡,时间是过得那么慢,慢的让我甚至以为度过了漫长的几年岁月。

2、情欲不觉升起,更带出一夜耽惊受怕,初来乍到茫然惶恐,以及处在贼窝如坐针毡,生死存亡迫在眉睫的样样情绪。
3、接着要遭受他令人如坐针毡的忧郁目光的洗礼,然后再聆听他声如洪钟、人咤舌的大嗓门。
4、所以大家都躲他躲得远远的,他一直都不知道,他让周围的人无一不是作如坐针毡。
5、丽丽害怕妈妈发现她打碎了花瓶,坐在椅子上芒刺在背,如坐针毡。
6、车内后排,一名男子如坐针毡,正哭丧着脸,唧唧歪歪的叫个不停。
2023-10-04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2 01:26:2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谷艾文艺苑 “如坐针毡”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里?

    “如坐针毡”的意思是指像坐在插着针的毡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极度不安的情境。这个成语出自《晋书·杜锡传》。具体出处和背景如下:- 历史典故:书中记载,舍人杜锡性格亮直忠烈,多次恳切地劝谏愍怀太子,太子对此感到忧虑。为了惩罚杜锡,太子暗中在杜锡常坐的毛毯上插了很多针。杜锡不知...

  • 成语“如坐针毡”出自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其中记载:“吉平只是大骂;王子服等四人面面相觑;如坐针毡。”典故如下:背景:该典故与西晋时期的太子司马遹有关。司马遹是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孙子,第二任皇帝司马衷的儿子,幼时非常聪慧,深得武帝宠爱。但司马衷即位后,凶悍残酷的皇后贾南风干预朝...

  • 《晋书·杜锡传》:“累迁太子中舍人。性亮直忠烈,屡谏愍怀太子,言辞恳切,太子患之。后置针著锡常所坐处毡中,刺之流血。” 如坐针毡的历史典故 司马遹是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孙子,第二任皇帝司马衷的儿子,生于公元278年。《晋书》记载,他幼时非常聪慧,深得武帝宠爱。五岁那年的一天傍晚...

  • 如坐针毡意为像坐在插着针的毡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成语出处: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晋书·杜预传》,原文描述的是锡性亮直忠烈,因屡次向太子进谏而惹恼太子,太子便在锡常坐的毡中置针,刺得锡流血。相关典故:在《三国演义》中,如坐针毡的典故与衣带诏事件有关。曹操专权,汉献帝...

  •  谷艾文艺苑 成语“如坐针毡”该如何理解呢?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可能会因为紧张、焦虑而感到如坐针毡。这种情绪状态是普遍存在的,不仅限于特定的历史故事。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提供了关于“南辕北辙”典故的讨论,但这与“如坐针毡”成语本身并无直接关联。该讨论旨在说明方向和路径选择的重要性,与“如坐针毡”所表达的情绪状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