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雁的典故

这就成了古诗词中一个著名的典故。高中语文课文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王勃《滕王阁序》“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都用了这个典故。这个传说的记载,最早见于南宋两本地理学著作。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五十五《荆湖南路·衡州》载,回雁峰“在州城南。...
归雁的典故
湖南衡阳市南有回雁峰,传说秋末冬初,大雁由北向南飞来,至此停留下来,不再南飞,遇春而回(此说今有不少人提出异议,但古人是按此传说写诗的)。这就成了古诗词中一个著名的典故。高中语文课文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王勃《滕王阁序》“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都用了这个典故。
这个传说的记载,最早见于南宋两本地理学著作。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五十五《荆湖南路·衡州》载,回雁峰“在州城南。或曰:‘雁不过衡阳。’或曰:‘峰势如雁之回。’”比王象之《舆地纪胜》稍晚一点的祝穆《方舆胜览》记载与《舆地纪胜》差不多。这就意味着,并不是人们看了这些地理书,才知道这个典故的。诗词作品中使用这个典故,远远早于这两本地理书的记载。2013-12-03
球球词典 阅读 24 次 更新于 2025-07-27 11:29:3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宜美生活妙招 归雁洛阳边运用什么典故

    “归雁洛阳边”运用的典故是《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并借雁传书的故事。具体解释如下:典故来源:该典故详细记载于《汉书·苏武传》。苏武是西汉时期的使臣,因出使匈奴被扣留长达十九年之久。期间,他坚守节操,拒绝投降,展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故事梗概:在苏武被扣留期间,匈奴单于为了与汉朝和亲...

  • 湖南衡阳市南有回雁峰,传说秋末冬初,大雁由北向南飞来,至此停留下来,不再南飞,遇春而回(此说今有不少人提出异议,但古人是按此传说写诗的)。这就成了古诗词中一个著名的典故。高中语文课文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王勃《滕王阁序》“雁阵惊寒...

  • 这个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过。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荒泽中。”是说苏武被匈奴扣押,匈奴单于想与汉和亲,汉朝廷要求放还苏武,匈奴假称...

  •  蓝韵生活馆 归雁赏析

    其一为空间阻隔引发的乡愁,如王湾“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通过鸿雁传书的典故,将地理距离转化为心理距离;其二为时间流逝中的身世感慨,如纳兰性德“塞雁一声霜满地”中,雁鸣与秋霜交织,强化了人生易老的苍凉;其三则隐含着对时局的讽喻,晚唐诗人崔涂《孤雁》以“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暗...

  • 归雁洛阳边是一个使用了典故的诗句。归雁洛阳边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其中的归雁指的是大雁,而洛阳边则是一个特定的地点。在中国古代,大雁常常被用作传递书信的象征。归雁在这里代表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他希望大雁能够替他传递家书,回到家乡洛阳。归雁洛阳边的意思是诗人想起了...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