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介子随晋文公流亡19年,最后帮助其夺回王位。然介子推却不贪利禄而携母归隐绵山,晋文公请他出山未果便放火烧山逼其出仕,介子守志抱树而亡(烧死)。晋文公闻迅定此日为寒食节,禁烟火、啖寒食。唐代卢象有诗云“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 古代多有文豪作纪念介子的...
这首诗作于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清明节。当时黄庭坚六十一岁,身处广西宜州的贬谪之地。这是他生命中最后一个清明节,距离他离世(同年九月三十日)不足一年。清明节,传统上是为祖先扫墓的日子。作为一名老去的罪人,身处边远之地,黄庭坚的这种境遇赋予了这首诗深刻的内涵,并决定了其沉郁的风格...
(4)这句诗用的是《孟子》中的一个寓言,讲的是齐人在坟墓前乞求祭品充饥,反而在其妻妾面前夸耀有富人请他喝酒。(5)这句诗用的是春秋时的一个典故。志士介子推不贪公侯富贵,宁可被火焚死也不下山做官。(6)是:对,正确。(7)蓬蒿:“茼蒿”的俗称。此指杂草。【译文】清明时节,桃李含...
(4)这句诗用的是《孟子》中的一个寓言,讲的是齐人在坟墓前乞求祭品充饥,反而在其妻妾面前夸耀有富人请他喝酒。(5)这句诗用的是春秋时的一个典故。志士介子推不贪公侯富贵,宁可被火焚死也不下山做官。(6)是:对,正确。(7)蓬蒿:“茼蒿”的俗称。此指杂草。[译文]清明时节,桃李含笑...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载,介之推随晋文公流亡,后晋文公回国即位,遍赏流亡之时的从属,却忘却了介之推。介之推就和母亲隐居在绵山里。晋文公为逼他出来,放火烧山,介之推坚持不出,遂被焚死。齐人乞食的故事并不只是在清明,然而清明时节上坟祭奠的人多,所以黄庭坚引譬连类而及之。民间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