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试法的成语典故

王尊一到那里,立即整顿吏治,晓示属县所有官吏忠于职守,以身作则,并告诫下属法津无情,不要用自己的身体去尝试法律。郡里有个属官心狠手辣,他搜刮了大量民脂民膏,百姓对他很是愤恨。孰料,贴出告示后仍不见其改侮,于是王尊把他捉拿归案,抄出赃银百万。这坏官入狱后,没几天就一病身亡。接...
以身试法的成语典故
  西汉时期,高阳出了一位廉洁奉公的官员,叫王尊。王尊从小失去父亲,由他的伯父抚养成人。伯父家里比较贫穷,王尊每天都要给别人放羊,以此贴补家用。王尊平时最爱读书,放羊时总要带些书阅读。他自学史籍,从书中学到许多刑律知识,渐渐地,他对书上提到的那些秉公执法的官吏十分崇敬,希望自己将来也成为这样的人。

  一天,王尊央求伯父为他在郡的监狱里谋一份差使,这时王尊才十三岁。伯父听后惊讶地说:“你还是个孩子啊,又不懂刑律,怎么能到监狱去做事呢?”王茸说:“孩儿已从书中学到很多,以后再跟狱长多学学,不就行了吗?”伯父经不住王尊一再央求,便备了礼托人找监狱长说情,监狱长便把王尊当听差留在身旁使唤。这份不起眼的差使,王茸一干就是几年。在这期间,他系统地学习了朝廷颁布的.各类刑律,对大汉的律法了如指掌。

  有一次,王尊随监狱长去太守府办事,太守每有问题,王尊都对答如流,没有丝毫的差错。太守见他才思不凡,便把他留在府中做文书方面的事。又过了几年,王尊辞去了太守府的职务,潜心研读儒家经典。

  多年后,王尊再次踏入仕途。由于他执法严正,被逐步提升,当上了县令,后来又升为安定郡太守。当时,安定郡官场十分混乱,一些官员利用权势作威作福、欺压百性。王尊一到那里,立即整顿吏治,晓示属县所有官吏忠于职守,以身作则,并告诫下属法津无情,不要用自己的身体去尝试法律。郡里有个属官心狠手辣,他搜刮了大量民脂民膏,百姓对他很是愤恨。孰料,贴出告示后仍不见其改侮,于是王尊把他捉拿归案,抄出赃银百万。这坏官入狱后,没几天就一病身亡。接着,王尊又惩办了一批罪行严重而又不思悔改的豪强。这样一来,安定郡太平起来。

  王尊嫉恶如仇,执法如山,受到了百性的尊敬和爱戴。2022-07-25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17:19:2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谷艾文艺苑 成语“以身试法”出自何人?其中有什么历史典故呢?

    成语“以身试法”出自《汉书·王尊传》,原文为“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历史典故如下:- 出身贫寒,自学成才:西汉时期,高阳出了一位廉洁奉公的官员,叫王尊。他从小失去父亲,由伯父抚养成人。虽然家境贫寒,但王尊热爱读书,尤其喜欢刑律知识,他自学成才,对大汉的律法了如指掌。- 步入仕途,...

  •  谷艾文艺苑 成语“以身试法”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里?

    成语“以身试法”的意思是指明知犯法,还亲身去做违法的事。它出自于西汉时期王尊治理安定郡的典故。含义:成语中的“身”指的是自己,本身;“试”是尝试的意思。整个成语表达的是明知某项行为是违法的,却仍然亲自去做的意思。出处:西汉时期,王尊在担任安定太守时,发布告示警告官员不要贪赃枉法,...

  •  蓝韵文化传媒 成语故事以身试法

    【以身试法成语故事/典故】西汉时期,高阳郡出了一位廉洁奉公的好官员叫王尊。王尊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由他的伯父抚养长大,伯父家里比较贫穷,王尊每天要帮忙赶羊群到野外去放牧。他最爱读书,常常一边放牧一边读书,慢慢地他懂得知识越来越多,就希望自己将来能成为书上提到的那些秉公执法的官吏。

  • 032477aa 以身试法的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    王尊,西汉高阳人,从小丧父,依靠伯父为生。他很爱读书,每天出外放羊时总要带上一本书。王尊13岁那年,伯父介绍他到郡典狱长身边当一名听差。王尊在这期间,刻苦认真地学习了许多刑法方面的知识。    一次,王尊到太守府办事...

  •  侨中黄建成 成语小故事《以身试法》

    成语小故事《以身试法》西汉时,高阳出了一位廉洁奉公的官员,叫王尊。王尊从小 死去父亲,由他的伯父抚养长大。伯父家里比较贫穷,王尊每天要赶 羊群到野外去放牧。 这孩子最爱读书,放牧时总要带些书阅读。渐渐地,他对书上提 到的那些秉公执法的官吏十分崇敬,希望自己将来也成为这样的人 物。一...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