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以身试法”出自《汉书·王尊传》,原文为“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历史典故如下:- 出身贫寒,自学成才:西汉时期,高阳出了一位廉洁奉公的官员,叫王尊。他从小失去父亲,由伯父抚养成人。虽然家境贫寒,但王尊热爱读书,尤其喜欢刑律知识,他自学成才,对大汉的律法了如指掌。- 步入仕途,...
成语“以身试法”的意思是指明知犯法,还亲身去做违法的事。它出自于西汉时期王尊治理安定郡的典故。含义:成语中的“身”指的是自己,本身;“试”是尝试的意思。整个成语表达的是明知某项行为是违法的,却仍然亲自去做的意思。出处:西汉时期,王尊在担任安定太守时,发布告示警告官员不要贪赃枉法,...
【以身试法成语故事/典故】西汉时期,高阳郡出了一位廉洁奉公的好官员叫王尊。王尊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由他的伯父抚养长大,伯父家里比较贫穷,王尊每天要帮忙赶羊群到野外去放牧。他最爱读书,常常一边放牧一边读书,慢慢地他懂得知识越来越多,就希望自己将来能成为书上提到的那些秉公执法的官吏。
【成语故事】: 王尊,西汉高阳人,从小丧父,依靠伯父为生。他很爱读书,每天出外放羊时总要带上一本书。王尊13岁那年,伯父介绍他到郡典狱长身边当一名听差。王尊在这期间,刻苦认真地学习了许多刑法方面的知识。 一次,王尊到太守府办事...
成语小故事《以身试法》西汉时,高阳出了一位廉洁奉公的官员,叫王尊。王尊从小 死去父亲,由他的伯父抚养长大。伯父家里比较贫穷,王尊每天要赶 羊群到野外去放牧。 这孩子最爱读书,放牧时总要带些书阅读。渐渐地,他对书上提 到的那些秉公执法的官吏十分崇敬,希望自己将来也成为这样的人 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