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无长物”意指做人没有多余的东西。这个典故源自家境拮据之人似可理解,源自王恭,则有深意存焉。王恭出身豪门,其家族太原王氏是东晋赫赫世家。王恭的姑姑,为晋哀帝司马丕的皇后;妹妹,为孝武帝司马曜的皇后。如此钟鸣鼎食之家,自然不会因一领竹席烦扰。王恭“身无长物”的回答,实际与其...
身无长物的典故?
“身无长物”的典故,见于《世说新语》言语篇和《晋书》王恭传——王恭从会稽回京,好友王忱来探望。王忱看中王恭坐的竹席,就对他说:“这席子我喜欢,能给我一领吗?”王恭不语。王忱走后,王恭叫人把竹席送到王忱家中。因没有多余的席子,王恭自己就坐在草垫上。王忱闻知后,对王恭说:“我本以为你那里有多的席子,才跟你要的。没想到你也就一领。”王恭回答说:“您不了解我。我这个人,没有多余的东西。”“身无长物”意指做人没有多余的东西。这个典故源自家境拮据之人似可理解,源自王恭,则有深意存焉。王恭出身豪门,其家族太原王氏是东晋赫赫世家。王恭的姑姑,为晋哀帝司马丕的皇后;妹妹,为孝武帝司马曜的皇后。如此钟鸣鼎食之家,自然不会因一领竹席烦扰。王恭“身无长物”的回答,实际与其人生态度相关。《晋书》王恭传里,对他这一回答的评价是:“其简率如此。”所谓“简率”即简单率意,洒脱自在,不为外物所累。西哲有言,需求最少的人,离上帝最近。或许此话即是“身无长物”很好的注脚。魏晋时期,以老庄哲学为根柢的玄学发达,士大夫多发言玄远,行事旷达。当时,很多士人服用五石散。五石散类似现今的毒品,可以兴奋神经。服了五石散后,要四处走动,让身体发热,以期达到效果,这个过程称为“行散”。一天,王恭行散至他弟弟王爽家门口,他在门前问道:“古诗中何句最佳?”王爽看着哥哥发呆,没有回答。王恭徐徐道:“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沉默良久,然后说:“此句最佳。”王恭吟诵的诗句出自《古诗十九首》,诗中充斥着人生苦短的悲凉。王恭还有这样一句话,传之后世——“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名士风范是中国士大夫追慕的境界,欲探究名士精神,不能不潜心体味王恭的此话。西南联大时期,闻一多先生在中文系作教授,讲《楚辞》。黄昏时,闻先生抱着大叠讲义,昂首阔步走进教室。学生起立致敬,然后坐下。闻先生也在讲台上坐下,慢慢掏出一包烟,对着学生笑笑,绅士般地问:“哪位吸?”学生们一阵笑,没有人吸。闻先生便自己点燃一支,吸完后,开始上课。他用抑扬顿挫的语调道:“痛饮酒,熟读《离骚》,方得为真名士。”这,就是中国的名士。王恭是美男子。有人赞美他的形象云:“濯濯如春月柳。”下雪天,天地皆白,王恭披着鹤氅裘(鹤羽做的大衣),出行在街道上。有个叫孟昶的人看到了,目光追随着他,赞叹道:“此真神仙中人。”后世多以“王恭柳”、“王恭氅”入诗,指代男子之美。李商隐有“诸生个个王恭柳,从事人人庾杲莲”,苏轼有“倒披王恭氅,半掩袁安户”,用典均本于王恭。现实中,王恭为人抗直,却志大才疏。当时宰相司马道子专权,任用小人王国宝。为清君侧,王恭在京口(今江苏镇江)起兵,向京城建康(今南京)进发。中途,手下将领刘牢之叛变,王恭兵败被杀,时为公元398年。2013-11-10
典出南朝宋~刘意庆《世说新语-德行》,意思是一个人除了自己身无分文,非常贫穷……2013-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