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伯龙说:“明万历初,重修晴川阁落成,姚弘谟记其事,谓晴川阁乃‘三楚钜丽之观’,其规制远胜岳阳楼和黄鹤楼,只是没有赶上像李白、范仲淹那样的文坛巨匠为其造势,以至于名落孙山罢了。今有程先生‘楚国晴川第一楼’为其正名,实乃幸事。”“楚国晴川第一楼”,得到当朝三位进士肯定,自此广泛流传...
关于晴川阁历史典故:晴川阁,又名晴川楼,是明代嘉靖26年至28年公元1547—1549汉阳知府范之箴为勒记大禹治水之功德而修建的,其名取自唐朝大诗人崔灏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诗句之意。整个楼阁分上下两层,沿檐回廊,原汁原味地再现了楚人依山就势筑台,台上建楼阁的雄奇风貌。晴川阁的历史虽然没有黄鹤楼...
明代万历年间,有个湖广巡抚叫邵陛,对晴川阁情有独钟。邵陛字世忠,号梅墩,浙江余姚人,曾任江南、江北、江西巡按御史,升任湖广巡抚,体察民情,了解各地实况,对皇上直言敢谏,撰有《两台奏议》10卷,涉及政治、经济、教育多方面,颇具实绩,被尊称为“大中丞”。邵陛多次登晴川阁,他许多奏议...
晴川阁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其名取自唐代诗人崔颢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有楚四名楼之誉。因与对岸黄鹤楼隔江对峙,相映生辉,被称为三楚胜境。曾多次被毁,现阁系按清光绪年间式样于1985年重建,占地386平方米,高17.5米。其底层面阔5间,进深4间;顶层面阔3间,进深2间。麻石台基,红墙朱柱,重檐...
晴川阁最早为明嘉靖年间汉阳知府范之箴在修葺禹稷行宫(原为禹王庙)时所增建,取崔颢《黄鹤楼》中的“晴川历历汉阳树”句意命名。晴川阁的历史虽然没有黄鹤楼、岳阳楼那样悠久,但由于其所居独特的地理环境、独具一格的优美造型以及诸多文人名士的赞咏,赢得了重要的历史地位,有“楚国晴川第一楼”的美誉。现为武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