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朗典故

疏朗的典故,源自中国古代诗词和文献,意蕴丰富。首先,它形容人眉目清秀,如《三国志》中的崔琰,因其“眉目疏朗,须长四尺”而备受威望。晋代袁宏赞誉崔生为“体正心直,天骨疏朗”,显示出其高尚品性。王敦的“眉目疏朗,性简脱”则刻画了他的爽朗个性和鉴识能力。张知謇的“仪质瓌伟,眉目疏朗”...
疏朗典故
疏朗的典故,源自中国古代诗词和文献,意蕴丰富。首先,它形容人眉目清秀,如《三国志》中的崔琰,因其“眉目疏朗,须长四尺”而备受威望。晋代袁宏赞誉崔生为“体正心直,天骨疏朗”,显示出其高尚品性。王敦的“眉目疏朗,性简脱”则刻画了他的爽朗个性和鉴识能力。张知謇的“仪质瓌伟,眉目疏朗”则展示了他非凡的仪表和玄理通晓的智慧。

疏朗也可以指人的风神俊爽,如桓玄的“形貌瓌奇,风神疏朗”,以及博学多才的才子撰写文章时的豪放文气。缪荃荪对南宋词人姜张的评价,以及对长公疏朗、稼轩沉雄的区分,展示了疏朗在文学评价中的不同层次。

此外,疏朗还意味着文气通透,如苏鹗笔下的“瑟瑟幕”轻明疏朗,透亮如碧丝串珠,即便是大雨也无法渗透。徐弘祖的描述则将窗户的疏朗比喻为云端浮坐,给人以幽雅清爽之感。在绘画艺术中,如鲍楷的山水画,疏朗秀润,体现了古人的意境。

疏朗还与淡雅清朗相连,如清人李斗对扬州画舫的描绘,展现了画中疏朗秀润的山水之美。总的来说,疏朗作为一种特质,涵盖着明亮、爽朗、豪放、透明和淡雅等多个层面,是古代文人墨客常用以描绘人物风貌和艺术境界的词汇。2024-06-14
球球词典 阅读 38 次 更新于 2025-07-27 16:53:3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疏朗的典故,源自中国古代诗词和文献,意蕴丰富。首先,它形容人眉目清秀,如《三国志》中的崔琰,因其“眉目疏朗,须长四尺”而备受威望。晋代袁宏赞誉崔生为“体正心直,天骨疏朗”,显示出其高尚品性。王敦的“眉目疏朗,性简脱”则刻画了他的爽朗个性和鉴识能力。张知謇的“仪质瓌伟,眉目疏朗”...

  • roger_6 疏朗的近义词

    ▪ 典故 ▪ 词语分开解释 ▪ 相关词语 2 青年女作家 汉语词语 编辑 详细释义 1、在词意上理解为:①开阔清亮:声姿高畅,眉目疏朗。 ②豁达开朗:形貌瑰奇,风神疏朗。 ③明敞:窗棂疏朗。④.稀疏而清晰:树影疏朗。[1]2、或者用来形容一种艺术风格或一个人的性格。①用于一种...

  •  宜美生活妙招 浅吟低唱的典故谁来解释一下

    浅吟低唱的典故来源于宋代词人柳永的《鹤冲天》。以下是关于该典故的详细解释:一、典故背景 词人简介:柳永,宋代著名词人,以其擅长的慢词和俚俗语言著称,作品多描写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情感真挚,意境疏朗,音调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皇帝偏好:宋仁宗喜好雅词,而柳永则擅长创作贴近市民生活的俗词。

  •  秒懂百科精选 清朗的意思

    意思是:清晰明亮 拼音:qīng lǎng 一、词典解释 1、清晰明亮:清朗的月光。2、清楚响亮:音韵清朗|清朗的笑声。3、清新爽朗:神气清朗。二、重点词汇:神气:1、神妙灵异之气。2、指道家所谓存养于人体内的精纯元气。3、精神气息。4、指神志。5、神情,神态。6、指事物的状态﹑状况。7、风格气...

  •  蓝韵文化传媒 曹操曾因嫌弃自己的外貌让哪位大臣假扮自己接见匈奴使者

    正确答案:崔琰 典故《床头捉刀》:曹操统一北方后,声威大振,各游牧民族部落纷纷依附。匈奴派使者请求面见曹操。曹操将声姿高扬、眉目疏朗的崔琰召来,要他代替自己接见使者。接见时,崔琰正中端坐,接受了匈奴使者的拜贺,曹操却扮作侍卫模样,手握钢刀,挺立在坐榻旁边。接见完毕后,曹操派间谍去问匈奴...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