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朗的典故,源自中国古代诗词和文献,意蕴丰富。首先,它形容人眉目清秀,如《三国志》中的崔琰,因其“眉目疏朗,须长四尺”而备受威望。晋代袁宏赞誉崔生为“体正心直,天骨疏朗”,显示出其高尚品性。王敦的“眉目疏朗,性简脱”则刻画了他的爽朗个性和鉴识能力。张知謇的“仪质瓌伟,眉目疏朗”...
▪ 典故 ▪ 词语分开解释 ▪ 相关词语 2 青年女作家 汉语词语 编辑 详细释义 1、在词意上理解为:①开阔清亮:声姿高畅,眉目疏朗。 ②豁达开朗:形貌瑰奇,风神疏朗。 ③明敞:窗棂疏朗。④.稀疏而清晰:树影疏朗。[1]2、或者用来形容一种艺术风格或一个人的性格。①用于一种...
浅吟低唱的典故来源于宋代词人柳永的《鹤冲天》。以下是关于该典故的详细解释:一、典故背景 词人简介:柳永,宋代著名词人,以其擅长的慢词和俚俗语言著称,作品多描写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情感真挚,意境疏朗,音调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皇帝偏好:宋仁宗喜好雅词,而柳永则擅长创作贴近市民生活的俗词。
意思是:清晰明亮 拼音:qīng lǎng 一、词典解释 1、清晰明亮:清朗的月光。2、清楚响亮:音韵清朗|清朗的笑声。3、清新爽朗:神气清朗。二、重点词汇:神气:1、神妙灵异之气。2、指道家所谓存养于人体内的精纯元气。3、精神气息。4、指神志。5、神情,神态。6、指事物的状态﹑状况。7、风格气...
拙政园的历史典故 拙政园,作为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其历史渊源深厚,文化底蕴丰富。始建于明代正德四年(1509年),拙政园的故事始于一位名叫王献臣的御史。一、王献臣与拙政园的初创 王献臣因官场失意而还乡,决定以大弘寺址为基础拓建成园林。他取《闲居赋》中的“此亦拙者之为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