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竹子的典故

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yún dāng谷偃竹记》。“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关于竹子的典故
舜南巡时病死在路上,他的两个妃子知道了,非常难过,痛哭不已。泪水都打湿了湘水边的竹子,于是那里的竹子上都有泪滴似的斑纹,后人就把这种竹子叫做湘妃竹。
胸有成竹
北宋画家文同,字与可。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同画竹的妙诀在哪里呢?原来,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睛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纸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目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浮现在眼前。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
当人们夸奖他的画时,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
有位青年想学画竹,得知诗人晁补之对文同的画很有研究,前往求教。晃补之写了一首诗送给他,其中有两句:“与可画竹,胸中有成竹。”
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yún dāng谷偃竹记》。“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2016-09-25
球球词典 阅读 17 次 更新于 2025-07-27 20:16:1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竹子的相关典故如下:1、湘妃传说。斑竹又叫妃竹是刚竹的变形。斑竹是一种极富观赏价值的珍奇竹类。有优美的神话传说。晋张晔《博物志》记载:"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帝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层斑"。在竹园内水边一半岛上植斑竹,塑"湘夫人"雕塑。以展示这一动人传说。在雕塑周围立石刻...

  •  快乐生活 有没有关于竹子的典故????

    1. 湘妃竹源自《续竹谱》的记载,传说中尧帝的两位女儿,即娥皇和女英,在得知舜帝逝世于苍梧山(今湖南宁远县东南的九疑山)后,悲痛欲绝,泪洒湘水之滨。2. 她们的泪水落在竹子上,留下了永不褪去的斑点,这些斑点后来在峡州宜都县的飞鱼口被发现。3. 这些竹子大小不一,最大不过一寸,但其鲜美和...

  •  小张KOE 王阳明对着竹子思考的典故

    王阳明对着竹子思考的典故,是王阳明在竹林中领悟心学的著名故事。王阳明在竹林中散步时,看到一根倒伏的竹子,他开始思考竹子为什么会倒伏。他联想到“风摆竹”这个中国成语,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竹子在风中会随风摆动,但最终会坚韧地立定。王阳明认为这个成语寓意了人生的道理,人应该顶风而立,不轻易被困难所...

  •  宜美生活妙招 和竹有关的故事

    二、胸有成竹的典故 正是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积累,文同对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了如指掌。每当有新的感受,他就会回到书房,铺纸研墨,将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因此,每当他画竹时,都显得非常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这就是“胸有成竹”典故的由来。当人们夸奖他的...

  •  文暄生活科普 竹子三年扎根的典故_竹子三年扎根的典故_竹子三年扎根经典语录

    典故:扎根三年,蓄势待发:竹子在最初的三年里,表面上看似没有任何生长,但实际上它在地底下默默地扎根,扩展根系。这三年的潜伏期,是竹子为后续快速生长打下的坚实基础。过了这三年,一旦时机成熟,竹子就会迅速破土而出,以惊人的速度生长,短时间内就能形成茂密的竹林。坚韧不拔,逆境生长:竹子不仅...

其他典故大全类似问题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