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学无术”的典故来历与西汉名臣霍光有关。这个成语最早出自东汉史学家班固的《汉书·霍光传》。原文中,班固用“不学无术,暗于大理”来评价霍光,意指他没有学问,因而不明关乎大局的道理。霍光是西汉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他在政治上有一定的成就,曾任大司马、大将军等职,对汉朝的稳定和发展...
成语“不学无术”的意思是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背后的典故如下:- 来源:该成语来源于《汉书·霍光传》。但在流传过程中,宋代寇准的故事更为人所熟知。- 寇准与张咏的故事:宋代的寇准在当上宰相后,张咏评论他说寇公是个人才,但学术方面有所欠缺。后来两人相会,...
不学无术的典故 该典故源于古代,用以形容一个人缺乏学问与技能。详细解释如下:一、典故背景 不学无术这个成语,起源于古代典籍《论语·季氏》。在古代社会,人们普遍认为只有经过系统的学习与实践,才能真正掌握某种技能或学问。如果一个人没有经过这样的过程,就被认为是不学无术。二、典故含义 "不...
成语“不学无术”源自西汉时期大将军霍光的故事。这个成语原指没有学问就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识,就没有本领。它出自东汉班固的《汉书·霍光传》:“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西汉时期,霍光深受武帝信任,是朝廷中一位举足轻重的大臣。武帝临终前,将幼子刘弗陵(昭帝)托付给霍光辅佐。昭帝去世...
不学无术典故的来历 霍光,字子盂,汉武帝时的名将霍去病之弟。霍光也担任过大司马、大将军等要职,对汉朝作出过一定的贡献。但是他居功自傲,不好学习,不明事理。所以《汉书》的作者班固,在《霍光传》中,虽然称赞霍光“匡国家,安社稷”,同时指出霍光“不学亡(wú)术。闇〔ān〕于大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