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死谁手”的典故源于《晋书·石勒载记下》。历史背景:东晋时代,十六国中后赵的开国皇帝石勒设宴招待高丽的使臣,在宴席上提出了关于自己历史地位的问题。典故内容:石勒在酒醉之际,问臣子徐光自己比得上自古以来的哪一位君王。徐光大加赞赏,称石勒的才智和本领超越历史上的多位杰出君主。然而,石勒...
【出处】: 唐·房玄龄《晋书·石勒载记下》:“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竞鞭而争先耳。朕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典故由来 成语“鹿死谁手”发生在邢台作为后赵国都时期。十六国时期,羯族人石勒在襄国(今邢台)建都,称赵王,国号“赵”,史称“后赵”,首都为襄...
鹿死谁手: 释义:原比喻不知政权会落在谁的手里,现在也泛指在竞赛中不知谁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典故由来:发生在东晋时期的后赵首都襄国。十六国时期,羯族人石勒在襄国建都,有一天,石勒设宴招待高丽使臣,酒醉后他问大臣徐光自己比得上自古以来哪一类君王,徐光夸他比得上轩辕黄帝,石勒则笑称,...
“鹿死谁手”的典故出自《晋书·石勒载记》。以下是关于该典故的详细解释:背景:在晋朝时期,中国北方出现了五个少数民族的独立政权,历史上称作“五胡十六国”。其中,石勒在公元319年叛赵自立为帝,建立了后赵政权。在一次宴会上,石勒乘着酒兴向大臣徐光询问自己的功绩可以与哪位历史上的君王相比。徐...
鹿死谁手的典故故事简介:- 背景:晋朝时期,北方的五胡十六国中,赵国国王石勒是一位十分有才干的君主,但他也十分自以为是。- 故事:有一次,石勒问大臣徐光,他觉得自己能与历史上的哪位皇帝相提并论。徐光答复说,他可以与汉高祖刘邦相提并论。石勒听后笑道,他自认为只能做刘邦的部下,但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