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铸成大错”到底说的谁

唐代宗时,田承嗣当魏博(据有魏、博、相、卫、贝、澶六州,今渤海湾迄黄河以北)节度使,从军中子弟中选了五千人,供给丰厚,组成了自己的卫队,叫牙军。过了二百年,到唐末罗绍威当节度使时,魏博的牙军势力很大,骄横无比,强买豪夺,魏博的地方官吏对他们也奈何不了,而且牙军常常发生兵变,...
典故“铸成大错”到底说的谁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昭宗天佑三年》:“合六州四十三县铁,不能为此错也。”
【故事】 唐朝末年,魏博节度使罗绍威担心自己的卫队会反他,于是派亲信臧廷范去找亲家梁王朱温帮忙。朱温趁女儿办丧事之机,出兵把罗绍威的卫队消灭,进而占据魏州。罗绍威只好供应军饷。他引狼入室,铸成大错,后悔莫及。
《资治通鉴·唐昭宗天佑三年》:“全忠留魏半岁,罗绍威供 亿,所杀牛羊豕近七十万,资粮称是,所赂遗又近百万;比去,蓄积为之一空。绍威虽去其逼,而魏兵自是衰弱。绍威悔之,谓人曰:‘合六洲四十三县铁,不能为此错也!’”胡三省注:“错,鑢也,铸为之;又释错为误。罗以杀牙兵之误,取铸错为喻。”后指造成重大的而又无可挽回的错误。
唐朝从中叶开始,藩镇(地方省份)的势力就很强大,朝廷已经无力插手,他们有自己的军队、税收和官员任免,每一镇的首长叫节度使,往往是世袭或由镇内势力推举,唐朝皇帝也只好事後追认。
唐代宗时,田承嗣当魏博(据有魏、博、相、卫、贝、澶六州,今渤海湾迄黄河以北)节度使,从军中子弟中选了五千人,供给丰厚,组成了自己的卫队,叫牙军。过了二百年,到唐末罗绍威当节度使时,魏博的牙军势力很大,骄横无比,强买豪夺,魏博的地方官吏对他们也奈何不了,而且牙军常常发生兵变,已经驱逐、杀死了好几任节度使。唐末昭宗天佑二年,牙军李公佺作乱,罗绍威派人向当时最强大的宣武(今河南开封)节度使朱温求援。朱温派了七万人马进入魏博,杀了八千牙军。这使整个魏博的军队都恐惧起来,许多人起来反叛。到了第二年,散据在魏博各地的反叛势力才得以平息。
朱温的军队在魏博半年,罗绍威供给的钱财上亿,杀了牛羊近七十万,粮草无数,他们离开时,又送给钱百万。虽然罗绍威借助朱温除去了自己的心腹大患,但魏博从此衰弱。罗绍威很後悔,说:「把魏博六州四十三县的铁聚集起来,也铸不成这么大的错!」2017-08-27
王莽造币,铸成大错,说的就是王莽
是西汉灭亡,东汉建立之前存在15年的短命朝代新莽政权。2018-10-05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15:26:2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故事】 唐朝末年,魏博节度使罗绍威担心自己的卫队会反他,于是派亲信臧廷范去找亲家梁王朱温帮忙。朱温趁女儿办丧事之机,出兵把罗绍威的卫队消灭,进而占据魏州。罗绍威只好供应军饷。他引狼入室,铸成大错,后悔莫及。《资治通鉴·唐昭宗天佑三年》:“全忠留魏半岁,罗绍威供 亿,所杀牛羊豕近七十万...

  •  赶杀 “九州之铁铸一字”是哪个字,有什么典故

    罗绍威后悔地说:“就是把六州四十三县的铁都收集在一起也铸不成这么大的错啊。”错在这里是双关语,既指古代的一种钱币,也指错误。这也是成语"铸成大错"的来历

  •  文暄生活科普 悬崖勒马出自哪个典故?

    在《汉衣冠》这部小说中,作者华而实通过“您铸成大错在前,已经对不起天地祖宗,赶快悬崖勒马吧!”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一个人物在面临重大错误时的悔悟与觉醒。这句话不仅强调了“悬崖勒马”的重要性,还传递了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道德观。总的来说,“悬崖勒马”这一成语不仅在文学作品中被广泛运...

  • anonymous 关于”亲有过,谏使更,怡无色,柔无声”的故事或典故

    子曰:“色难。”)如果父母不听规劝,要耐心等待,一有适当时机,例如父母情绪好转或是高兴的时候,再继续劝导;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气,此时我们虽难过得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使父母一错再错,铸成大错。

  •  校易搜全知道 伯仁是谁的字,王导和周顗故事介绍

    这个典故的主人公是王导和周顗,这句话是由王导说出,他的原意是我虽然记恨周顗,但并不想杀他;结果周顗最后却因我而死。他们二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下面就来了解看看吧。伯仁是谁 西晋发生八王之乱后,司马氏在南方建立了东晋王朝,但东晋一直困顿于士族的影响力,当时的皇帝宠信刘隗、刁协。公元...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