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相照典故

肝胆相照这个典故最早出现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描述的是蒯通劝说韩信背叛汉王,自立为王,与汉王、楚王三分天下,形成鼎力之势,以防汉王夺得天下以后遭到忌惮而遇不测。蒯通说:“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他用“肝胆相照”来表达自己对韩信的忠诚与诚意。在中医里,《...
肝胆相照典故
肝胆相照典故如下:

肝胆相照这个典故最早出现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描述的是蒯通劝说韩信背叛汉王,自立为王,与汉王、楚王三分天下,形成鼎力之势,以防汉王夺得天下以后遭到忌惮而遇不测。
蒯通说:“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他用“肝胆相照”来表达自己对韩信的忠诚与诚意。
在中医里,《内经》中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足厥阴肝经在里,负责谋虑;足少阳胆经在表,负责决断。总之,肝、胆在解剖结构、生理功能、经络循行上均有密切的“荣辱与共”关系。

扩展知识
肝胆相照的起源
“肝胆相照”这个成语就起源于《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蒯通劝说韩信背叛汉王的故事。
蒯通以“肝胆相照”来形容自己对韩信的忠诚与诚意,表示愿意披肝沥胆,尽忠职守,为韩信出谋划策。这个成语后来被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以真心相见、互相坦诚交往共事。除了《史记·淮阴侯列传》中的故事外,“肝胆相照”这个成语还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医学文化。
中医认为,肝和胆是人体内两个重要的脏腑,它们的功能相互关联,密不可分。肝主疏泄,可以调节气机,保持人体内环境的平衡;胆主决断,能够使人的思维清晰、判断准确。

在中医理论中,肝和胆的关系被形容为“肝胆相照”。如果肝和胆的功能正常,人体的气机就会畅通,思维就会清晰;反之,如果肝胆功能异常,就会导致气机不畅、思维迟钝等问题。因此,“肝胆相照”这个成语后来被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互相坦诚交往共事的人之间关系密切、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的状态。
总之,“肝胆相照”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医学文化,后来被用来比喻真心诚意、相互支持的人际关系。
2023-11-19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16:01:4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肝胆相照典故如下:肝胆相照这个典故最早出现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描述的是蒯通劝说韩信背叛汉王,自立为王,与汉王、楚王三分天下,形成鼎力之势,以防汉王夺得天下以后遭到忌惮而遇不测。蒯通说:“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他用“肝胆相照”来表达自己对韩信的忠诚与...

  •  谷艾文艺苑 关于肝胆相照有何历史典故?这个典故给予了什么道理?

    肝胆相照的历史典故出自西汉初年,讲的是蒯通劝韩信自立的故事,这个典故告诉我们待人要忠诚真挚、珍惜真正的友情。历史典故:- 背景:西汉初年,楚汉相争之际,韩信势力强大,对楚汉争霸具有重要影响。蒯通想说服韩信建立第三种势力,与项羽、刘邦鼎足而立。- 经过:蒯通化装成看相的去见韩信,通过分析形...

  •  翡希信息咨询 肝胆相照意思是什么(肝胆相照的历史典故)

    “肝胆相照”的意思是指以真心相见,比喻人与人之间坦诚相待,真诚交往。历史典故: 出处:该成语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故事背景:西汉初年,楚汉相争之际,汉齐王韩信的谋士蒯通为了说服韩信建立第三种势力,与项羽、刘邦鼎足而立,对韩信表达了极大的诚意。 具体情节:蒯通对韩信说:“我愿意剖...

  • 15. 许道颜天天练肝,肝胆相照,连鬼都不怕,面对这百来名壮汉,自然也不畏惧,肝脏强大,胆气也会充足。 16. 他们在力主抗金,拒斥和议的抱负上肝胆相照。 17. 三位师兄,林枫敬你们一杯,真羡慕你们,在宗门的这些年来,能够肝胆相照,不分彼此,真是难得! 18.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肝胆相照,生死与共,永不背叛。

  •  文暄生活科普 “肝胆相照”是什么意思

    "肝胆相照"这个词语源于中国古代的典故,意指真心诚意、坦诚相见,如同肝胆相交,毫无保留。它源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中的一句:“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这句话表达了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无私的建议。而在宋朝赵令畸的《侯鲭录》中,"同心相亲,照心照胆寿千春"进一步强调...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