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元为了缓解宋国的困境,冒险潜入楚国元帅子反的卧室,威胁挟持子反,并告诉他宋国人已经困顿到“易子而食,析骨而炊”的境地。这里的“易子而食”是指交换孩子,杀食以充饥,形容灾荒之年人们因饥饿而不得不采取极端措施的惨状。这一典故后来成为了形容大灾之年人们挣扎在死亡线上的惨象的代名词。...
1、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寡君使元以病告,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虽然,城下之盟,有以国毙,不能从也。《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2、故事:春秋时期,楚庄王因宋国杀了楚国过境使臣申舟而出兵攻打宋国,围困宋国首都半年之久,并准备长久围困下...
5、华元登床劫子反(《东周列国志》)【故事】春秋时期,楚庄王攻打宋国,大军围城,宋都粮草已尽,情况危急,这时宋国的右师华元急中生智,半夜单身去到楚军营中挟持楚国大夫子反(公子侧)。华元登床劫子反,告诉他宋城内已经“折骨为炊,易子而食”,结果司马子反回去后要求楚王退兵,楚庄王不忍...
春秋时期,楚庄王攻打宋国,大军围城,宋都粮草已尽,情况危急,这时宋国的右师华元急中生智,半夜单身去到楚军营中挟持楚国大夫子反(公子侧)。华元登床劫子反,告诉他宋城内已经“折骨为炊,易子而食”,结果司马子反回去后要求楚王退兵,楚庄王不忍,于是“引师而去”。 附:东周列国志 华元登...
宋王派出执政华元,孤身潜入楚国元帅子反的营帐,以惊人之举,他挟持了子反,向他保证,即使到了最艰难的时刻,宋国人也会宁愿交换亲人的生命(易子而食),甚至肢解骨头以求生存(析骨而炊),以此表明绝不妥协的决心。这个“易子而食”的典故,生动描绘了古代战争中人们为了生存所展现出的悲惨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