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李邕用了哪些著作里的典故?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这是李白青年时代写下的一篇干谒之作,约作于开元八年(720),是年诗人二十岁。《通鉴》卷二一二记,开元六年冬十一月,宋璟奏请除括州员外司马李邕为渝州(今四川重庆)刺史。《金石萃编》卷七一《修孔子庙碑》文末记:“...
上李邕用了哪些著作里的典故?
《上李邕》古诗全文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这是李白青年时代写下的一篇干谒之作,约作于开元八年(720),是年诗人二十岁。《通鉴》卷二一二记,开元六年冬十一月,宋璟奏请除括州员外司马李邕为渝州(今四川重庆)刺史。《金石萃编》卷七一《修孔子庙碑》文末记:“朝散大夫持节度渝州诸军事守渝州刺史江夏李邕文”,“开元七年十月十五日立”。由此可知,开元八年李邕正在渝州刺史任上,李白本年漫游蜀中,可能于渝州谒见他。 用了《庄子·逍遥游》中的典故:“鹏之徒于南溟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但它以四句化一典,渲染风起风歇,冲天簸海,显得才气纵横。而且李白用来自喻的大鹏,非仅《庄子》中逍遥以自适的大鹏,更是奋飞以引起震动惊怪的大鹏。在这不凡的浩大气势里,体现的是自信与进取的志向和傲世独立的人格力量。2022-06-29
《上李邕》古诗全文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这是李白青年时代写下的一篇干谒之作,约作于开元八年(720),是年诗人二十岁。《通鉴》卷二一二记,开元六年冬十一月,宋璟奏请除括州员外司马李邕为渝州(今四川重庆)刺史。《金石萃编》卷七一《修孔子庙碑》文末记:“朝散大夫持节度渝州诸军事守渝州刺史江夏李邕文”,“开元七年十月十五日立”。由此可知,开元八年李邕正在渝州刺史任上,李白本年漫游蜀中,可能于渝州谒见他。 用了《庄子·逍遥游》中的典故:“鹏之徒于南溟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但它以四句化一典,渲染风起风歇,冲天簸海,显得才气纵横。而且李白用来自喻的大鹏,非仅《庄子》中逍遥以自适的大鹏,更是奋飞以引起震动惊怪的大鹏。在这不凡的浩大气势里,体现的是自信与进取的志向和傲世独立的人格力量。2022-06-27
《上李邕》古诗全文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这是李白青年时代写下的一篇干谒之作,约作于开元八年(720),是年诗人二十岁。《通鉴》卷二一二记,开元六年冬十一月,宋璟奏请除括州员外司马李邕为渝州(今四川重庆)刺史。《金石萃编》卷七一《修孔子庙碑》文末记:“朝散大夫持节度渝州诸军事守渝州刺史江夏李邕文”,“开元七年十月十五日立”。由此可知,开元八年李邕正在渝州刺史任上,李白本年漫游蜀中,可能于渝州谒见他。 用了《庄子·逍遥游》中的典故:“鹏之徒于南溟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但它以四句化一典,渲染风起风歇,冲天簸海,显得才气纵横。而且李白用来自喻的大鹏,非仅《庄子》中逍遥以自适的大鹏,更是奋飞以引起震动惊怪的大鹏。在这不凡的浩大气势里,体现的是自信与进取的志向和傲世独立的人格力量。2022-06-27
首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引用庄子逍遥游典故。
末两句宣父犹能畏後生,丈夫不可轻年少。出自论语:子曰:後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2020-09-25
球球词典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4-20 21:22:2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金石萃编》卷七一《修孔子庙碑》文末记:“朝散大夫持节度渝州诸军事守渝州刺史江夏李邕文”,“开元七年十月十五日立”。由此可知,开元八年李邕正在渝州刺史任上,李白本年漫游蜀中,可能于渝州谒见他。 用了《庄子·逍遥游》中的典故:“鹏之徒于南溟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飘落的夏天 求李白《上李邕》 赏析

    《上李邕》四句化一典: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这里用了《庄子·逍遥游》中的典故:“鹏之徒于南溟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但它以四句化一典,渲染风起风歇,冲天簸海,显得才气纵横。而且李白用来自喻的大鹏,非仅《庄子》中...

  •  WDT11 上李邕闲来垂钓碧溪一句引用什么的典故

    「上李邕(此首萧士赟云是伪作)」李白 典故:传说吕尚(姜太公)末遇周文王时,曾一度垂钓于磻溪(今陕西宝鸡市东南)。乘舟梦日边:相传伊尹在受商汤聘请的前夕,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吕尚和伊尹都曾辅佐帝王建立不朽功业,李白借此表明对自己的政治前途仍存极大的希望。

  •  三国之长空 除行路难外,李白运用典故的诗句

    1、回答:李白诗《上李邕》同样用了典故。2、用典分析:“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这四句诗所描写的大鹏,用典出于《庄子·逍遥游》中的神鸟,传说这只神鸟其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其翼若垂天之云”,翅膀拍下水就是三千里,扶摇直上,可...

  •  谷艾文艺苑 《上李邕》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赏析呢?

    《上李邕》的原文如下:上李邕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对于《上李邕》的赏析如下:整体意象:这首诗中,李白以大鹏自比,展现了自己宏伟的抱负和超凡的自信。大鹏作为庄子...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