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虎归山歇后语的来历

放虎归山——后患无穷。这个歇后语源自《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情节。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刘备经历了多次辗转,先是投靠了公孙瓒,然后又投奔了徐州刺史陶谦。陶谦去世后,刘备继任为徐州牧。然而好景不长,吕布进攻徐州,刘备面临困境,便转而投靠了曹操。尽管刘备住在曹操的营地,但他心中始终盘算着寻找...
放虎归山歇后语的来历
放虎归山——后患无穷。

这个歇后语源自《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情节。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刘备经历了多次辗转,先是投靠了公孙瓒,然后又投奔了徐州刺史陶谦。陶谦去世后,刘备继任为徐州牧。然而好景不长,吕布进攻徐州,刘备面临困境,便转而投靠了曹操。

尽管刘备住在曹操的营地,但他心中始终盘算着寻找机会重建自己的势力。一次,刘备得知袁术可能途径徐州,便向曹操提议去截击袁术,并承诺擒获袁术。曹操同意了刘备的提议,让他带五百人马去徐州。

关羽和张飞见刘备如此急切,便询问原因。刘备解释说,自己在曹操处如同笼中鸟,网中鱼,这次出征犹如鱼儿归海,鸟儿重返蓝天,不再受人束缚。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曹操的谋士郭嘉和程昱从外地归来,得知刘备出征的消息,便问曹操为何派刘备领兵。曹操解释说,是打算在半路截击袁术。程昱提醒曹操,过去曾建议杀掉刘备,曹操未听从。现在派他带兵,如同放虎归山,将来治理刘备将更难。

郭嘉也附和说,即便不杀刘备,也不应让他领兵。曹操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命令许褚追回刘备。然而,许褚追上刘备后,刘备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由,拒绝返回。

最终,刘备在徐州站稳脚跟,开始与曹操分庭抗礼。这一歇后语揭示了放纵敌人,只会留下隐患的道理。

这句话警示我们,在处理问题时,若对敌人或潜在威胁放任不管,只会留下未来不可预知的麻烦。2024-12-27
球球词典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7-08 05:14:0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放虎归山——后患无穷。这个歇后语源自《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情节。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刘备经历了多次辗转,先是投靠了公孙瓒,然后又投奔了徐州刺史陶谦。陶谦去世后,刘备继任为徐州牧。然而好景不长,吕布进攻徐州,刘备面临困境,便转而投靠了曹操。尽管刘备住在曹操的营地,但他心中始终盘算着寻找...

  •  槿刺谷 放虎归山歇后语的来历

    放虎归山——后患无穷。这句歇后语来源于《三国演义》第21回。东汉末年混战中,刘备四处奔波,经常寄人篱下。他先投靠大军阀公孙瓒,后又投靠徐州刺史陶谦。陶谦病故后,刘备作了徐州牧。不久,吕布率兵夺了徐州,他的处境很困难,便暂时去投靠曹操。刘备虽住在曹操那里,但总想找个机会另谋山路,发展...

  •  桡玫王宝生 放虎归山歇后语的来历

    接后患无穷 放虎归山意为把老虎放回山林。比喻放走敌人,贻害无穷。东汉末年,刘备处境艰难就去投奔曹操。曹操的谋士程昱知道刘备不是等闲之辈,劝曹操尽早除掉刘备。刘备为麻痹曹操,装做种菜不问政治。曹操灭了吕布后,刘备请求带兵攻打袁术,曹操给了五万军马,刘备离开曹操自立旗号.

  •  说太多不如沉黙 “放虎归山”的下一句是什么?

    “放虎归山”的下一句是:必留后患。歇后语简介: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

  •  文暄生活科普 歇后语:放虎归山后面是什么

    歇后语"放虎归山"的后半部分寓意深刻,常常用来形容将危险的敌人释放,可能会带来无法估量的后果。这个成语源于中国古代典故,如晋·司马彪的《同代怀》中提到的刘备被迎入后可能成为隐患,以及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中先轸对放走敌人的警告。成语中的"后患无穷",强调了放走敌人等于给自己留下无穷...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