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买椟还珠”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历史典故呢?

成语“买椟还珠”出自宋代程颐的《与方元寀手帖》。该成语用于比喻取舍不当,抓了次要的,丢了主要的。其中的历史典故如下:- 故事背景:从前有一个楚国人,他有一颗漂亮的珍珠,为了卖个好价钱,他精心为珍珠制作了一个名贵的木匣子。这个匣子用木兰制成,外面精雕细刻了许多好看的花纹,还镶上了...
成语“买椟还珠”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历史典故呢?
成语“买椟还珠”出自宋代程颐的《与方元寀手帖》。该成语用于比喻取舍不当,抓了次要的,丢了主要的。
其中的历史典故如下:- 故事背景:从前有一个楚国人,他有一颗漂亮的珍珠,为了卖个好价钱,他精心为珍珠制作了一个名贵的木匣子。这个匣子用木兰制成,外面精雕细刻了许多好看的花纹,还镶上了金属花边,香气四溢,看上去金光闪闪,是一件精致美观的工艺品。- 交易过程:楚人将珍珠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拿到市场上去卖。很快,很多人都围上来欣赏这个精美的盒子。一个郑国人爱不释手,最终出高价买下了这个盒子。- 戏剧性转折:郑人交过钱后,拿着盒子往回走,但没走几步又返回来了。楚人以为郑人要退货,但郑人只是将盒子里的珍珠取出来交给楚人说:“您将一颗珍珠忘放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来还珠子的。”然后,郑人便低着头边走边欣赏木盒子。- 结果:楚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他原本以为买家会欣赏他的珍珠,但没想到精美的外包装盖过了珍珠的光芒,导致“喧宾夺主”。
2025-01-24
球球词典 阅读 10 次 更新于 2025-08-21 15:00:3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成语“买椟还珠”出自宋代程颐的《与方元寀手帖》。该成语用于比喻取舍不当,抓了次要的,丢了主要的。其中的历史典故如下:- 故事背景:从前有一个楚国人,他有一颗漂亮的珍珠,为了卖个好价钱,他精心为珍珠制作了一个名贵的木匣子。这个匣子用木兰制成,外面精雕细刻了许多好看的花纹,还镶上了金...

  •  唔哩头条 “买椟还珠”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1. 买椟还珠这个成语出自《韩非子》,讲述了楚国人卖珠给郑国人的故事。2. 楚国人为了卖出珠宝,制作了一个精美的盒子,用桂椒熏染,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3. 郑国人买下了盒子,却退还了里面的珠宝。这个故事说明了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重内在,这种做法显得可笑。4. 同时,楚人虽然善于制作...

  •  娱乐小日记儿 文言文《买椟还珠》的停顿(原文上应该怎样停顿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译文:楚国有一个人卖珍珠给郑国的人,装在木兰的盒子,熏以桂椒,缀挂珠玉,用玫瑰装饰,编有绿色的羽毛。郑国人买了他的盒子后返回珍珠。这...

  •  唔哩头条 成语买椟还珠中的椟原指什么

    成语“买椟还珠”中的“椟”原指的是装珍珠的木匣。这个成语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讲述了一个楚国人到郑国去卖珠宝的故事。他为了使珠宝卖出好价钱,特意用名贵的木兰木做成一个精美的盒子,并在盒子上用桂椒调制的香料熏制,还用珠宝和宝玉点缀,美玉装饰,翡翠连缀,使盒子看起来非常华丽。...

  • 成语“买椟还珠”的解释是:椟指木匣,珠指珍珠,意思是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该成语有以下历史典故:背景: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专门卖珠宝的商人。起因:商人为了生意好,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并将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甚至使其发出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成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