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薄能鲜的成语故事:《泷冈阡表》,是欧阳修逝世前二年为其父母墓前石碑所写的碑文。欧阳修的父亲欧阳观,是北宋时一位职位很低的普通官吏,他为人正直而富有同情心。欧阳观死的时候,其妻郑氏只有二十九岁,欧阳修才四岁。郑氏家贫寡居,但是很善于身教言传的教育儿子。在这篇表文中,作者既追述父亲的...
成语故事德薄能鲜有怎样的典故与意义?
德薄能鲜的成语故事:《泷冈阡表》,是欧阳修逝世前二年为其父母墓前石碑所写的碑文。欧阳修的父亲欧阳观,是北宋时一位职位很低的普通官吏,他为人正直而富有同情心。欧阳观死的时候,其妻郑氏只有二十九岁,欧阳修才四岁。郑氏家贫寡居,但是很善于身教言传的教育儿子。在这篇表文中,作者既追述父亲的孝顺、正直与仁厚,又缅怀了母亲的俭约与安于贫贱,及注重言传身教的情况。文章极少使用颂扬的辞藻,而是有选择地表述了几个发生在家庭中的有代表性的事件,着重说明了父母的教导对自己的影响。所以文章显得朴实,读来亲切,感染力强。但是,由于作者毕竟是封建时代的士大夫,文中也宣扬了扬名显亲、光宗耀祖,以及积德善报的封建思想。比如,文章的倒数第二段写道:于是小子修泣而言日:“呜呼!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此理之常也。惟我祖孝,积善成德,宜享其隆。虽不克有于其躬,而赐爵受封,显荣褒大,实有三朝之锡命,是足以表见于后世,而庇赖其子孙矣。”乃列其世谱,具刻于碑。既又载我皇考崇公之遗训,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于修者,并揭于阡。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小子:古时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宜:应当;隆:多;躬:亲身;显荣:显扬荣光;褒大:嘉奖大德;三朝:指宋仁宗、英宗、神宗;表:榜样;世谱:生平事迹;遗训:死者留下的教诲;辱:辜负。 这段话的大意是:于是小子我一边哭一边说到:“啊!做了好事没有不获得好报的,只是时间有早有晚,这是一般的道理嘛!我的祖先与父亲都积善有德,理应享有如此盛多的酬报。虽然他们不能享有于生前,死后却能赐爵加封,显扬荣光,嘉奖大德,确实受有三朝的恩赏诰封。
这就足以便其德行显扬于后世,并且庇护他们的子孙了。”于是我列上世代的家谱,详细地刻在墓碑上。继而又记录了先父崇国公的遗训,以及我母亲用来教诲我并期望于我的话,都揭示于墓前。这样,好让人们知道虽然我的德行浅薄,才能寡少,只是因为适逢其时才能窃居高位的,并能幸运地保全大节,不至于辱没祖先,正是由于有上述根源的。 后来,“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被简化引申为“德薄能鲜”这个成语。
2018-01-28
是用传檄远近,咸使闻知。倘有血性男子,号召义旅,助我征剿者,本部堂引为心腹,酌给口粮。倘有抱道君子,痛天主教之横行中原,赫然奋怒以卫吾道者,本部堂礼之幕府,待以宾师。倘有仗义仁人,捐银助饷者,千金以内,给予实收部照,千金以上,专折奏请优叙。倘有久陷贼中,自找来归,杀其头目,以城来降者,本部堂收之帐下,奏受官爵。倘有被胁经年,发长数寸,临阵弃械,徒手归诚者,一概免死,资遣回籍。在昔汉唐元明之末,群盗如毛,皆由主昏政乱,莫能削平。今天子忧勤惕厉,敬天恤民,田不加赋,户不抽丁,以列圣深厚之仁,讨暴虐无赖之贼,无论迟速,终归灭亡,不待智者而明矣。若尔披胁之人,甘心从逆,抗拒天诛,大兵一压,玉石俱焚,亦不能更为分别也。
本部堂德薄能鲜,独仗‘忠信’二字为行军之本,上有日月,下有鬼神,明有浩浩长江之水,幽有前此殉难各忠臣烈士之魂,实鉴吾心,咸听吾言。檄到如律令,无忽!”
此文传于左宗棠手中。左宗棠连读三遍,击案赞叹道:“曾涤生不愧为三湘子弟中的头号人物,当真不是浪得虚名,吾不如也!”这是左宗棠在自己的书房里,对着满架的图书发自内心。当时,罗泽南与附生彭玉麟均随曾国藩练勇。罗泽南统带陆勇,彭玉麟统带水勇,罗泽南的门人李续宜、李续宾、李杏春等亦为营官。左宗棠随张亮基离开湖南不久,经罗泽南举荐,巡抚衙门文案杨昌浚也加入进来,总理湘军文案。
2018-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