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个典故出自什么地方?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个中华典故出自:此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句。安史之乱后,四处流浪的杜甫在四川成都浣花溪畔盖了几间茅草房,即后世所称的“浣花草堂”。第二年秋天,“浣花草堂”被大风吹破,顽劣的小孩又抱走了屋上的茅草,此时正逢大雨倾泻而下,草堂里登时透风漏雨,...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个典故出自什么地方?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个中华典故出自:此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句。安史之乱后,四处流浪的杜甫在四川成都浣花溪畔盖了几间茅草房,即后世所称的“浣花草堂”。第二年秋天,“浣花草堂”被大风吹破,顽劣的小孩又抱走了屋上的茅草,此时正逢大雨倾泻而下,草堂里登时透风漏雨,无法睡人。杜甫感慨良多,遂作此诗,提出了“民吾同胞”的伟大理想。

该典故解释为:现指惦记民众百姓,为其解除疾苦之意。简而言之,它象征着关怀普罗大众,为他们解决困苦的决心。这个诗句出自《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通过它表达了对苦难人民的深切同情,并表达了改善他们生活条件的美好愿望。在今天,这个典故常被引用,强调在社会中要关心和帮助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们,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和谐。2024-09-16
球球词典 阅读 11 次 更新于 2025-08-22 11:29:0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翡希信息咨询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个典故出自什么地方?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个典故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具体解释如下:出处背景:安史之乱后,杜甫四处流浪,最终在四川成都浣花溪畔建造了几间茅草房,即“浣花草堂”。然而,第二年秋天,草堂被大风吹破,恰逢大雨,杜甫由此感慨良多,创作了这首诗。诗句含义:“安得广厦千万间,...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个中华典故出自:此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句。安史之乱后,四处流浪的杜甫在四川成都浣花溪畔盖了几间茅草房,即后世所称的“浣花草堂”。第二年秋天,“浣花草堂”被大风吹破,顽劣的小孩又抱走了屋上的茅草,此时正逢大雨倾泻而下,草堂里登时透风漏雨,...

  •  湖北倍领科技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出处是哪里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出自唐代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全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代 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

  •  金融知识大总结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的意?

    一、出自盛唐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háo),卷我屋上三重(chóng)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juàn)长(cháng)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ào)。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wéi)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qǐng)风定云墨色,...

  •  竹居子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避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此情此景,杜甫感慨万端,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不朽的诗篇.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当时安史之乱还未平定.心情: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