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之高山流水出自于哪里?它的哲学道理是什么?

历史典故“高山流水”出自于列御寇的《列子·汤问》。它的哲学道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知己相赏或知音难遇:这一典故深刻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理解和赏识的珍贵。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展示了真正的知己之间无需多言,便能深刻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这种心灵的契合是人生中难得的宝藏。同时,它也反映了知音难...
历史典故之高山流水出自于哪里?它的哲学道理是什么?
历史典故“高山流水”出自于列御寇的《列子·汤问》。
它的哲学道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知己相赏或知音难遇:这一典故深刻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理解和赏识的珍贵。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展示了真正的知己之间无需多言,便能深刻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这种心灵的契合是人生中难得的宝藏。同时,它也反映了知音难遇的现实,伯牙在失去钟子期后摔琴不弹,表达了对于无法再找到如此知音的绝望和悲痛。
人生追求与价值实现:伯牙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索,最终达到琴艺的精进,这体现了人生不断追求进步和完善的过程。而他的琴艺虽然高超,但如果没有钟子期这样的知音来欣赏,也显得毫无意义。这告诉我们,人的价值不仅在于自身的才能和成就,更在于这些才能和成就能否得到他人的理解和认同,能否在社会中得到应有的回应和价值实现。
2025-01-22
球球词典 阅读 11 次 更新于 2025-08-22 03:22:1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金色盛典历史 经典历史典故:高山流水

    【出处】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释义】 比喻知己相赏或知音难遇,也比喻乐曲高妙。【历史典故】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高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

  •  誉祥祥知识 什么成语出自伯牙绝弦

    “高山流水”这个成语出自伯牙绝弦的典故。以下是关于该成语及典故的详细解释:一、成语来源 “高山流水”这一成语直接来源于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伯牙是春秋时期的著名琴师,他在一次弹琴时,樵夫钟子期竟能准确领会琴声中所描绘的“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的意境。两人因此成为知音。钟子期死后...

  •  海豚与蓝天 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成了一个什么典故

    “高山流水”最先出自《列子.汤问》,传说俞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音。俞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俞伯牙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魏魏乎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流水” 钟子期死,俞伯牙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后用...

  •  201030804010 《高山流水》 《十面埋伏》 《阳关三叠》 《春江花月夜》 分别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关于高山流水的典故如下:据《吕氏春秋.本味篇》载: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时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2.《十面埋伏》:四面楚歌 项羽 刘...

  • anonymous 高山流水与哪些历史人物有关

    摘录关于高山流水的典故如下:据《吕氏春秋.本味篇》载: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时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据《列子》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