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释义】 比喻知己相赏或知音难遇,也比喻乐曲高妙。【历史典故】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高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
“高山流水”这个成语出自伯牙绝弦的典故。以下是关于该成语及典故的详细解释:一、成语来源 “高山流水”这一成语直接来源于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伯牙是春秋时期的著名琴师,他在一次弹琴时,樵夫钟子期竟能准确领会琴声中所描绘的“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的意境。两人因此成为知音。钟子期死后...
“高山流水”最先出自《列子.汤问》,传说俞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音。俞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俞伯牙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魏魏乎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流水” 钟子期死,俞伯牙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后用...
关于高山流水的典故如下:据《吕氏春秋.本味篇》载: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时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2.《十面埋伏》:四面楚歌 项羽 刘...
摘录关于高山流水的典故如下:据《吕氏春秋.本味篇》载: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时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据《列子》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